批发市场成功熨平糖价 食糖期货推出尚欠成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 07:56 经济参考报 | ||||||||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把食糖作为期货品种进行交易的呼声越来越高。有消息表明,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2004年底已经就白糖期货上报证监会。然而,记者对广西糖业权威人士采访时得知,目前食糖通过进入中心批发市场,利用电子商务交易的方式,已经对稳定糖价,兼顾各方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短时间内不宜将食糖推进到风险大、价格波动频繁的期货市场。
造成糖价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糖生产销售具有“季产年销”的特点,造成了不同时期糖价的剧烈波动,生产期和销售期食糖价格波动范围一般在1000-2000元/吨之间,最高时波动范围甚至超过2500元。 1999年5月,广西成立了国家级食糖中心批发市场,全电子化的交易方式,大幅度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了产销衔接速度。2002-2003榨季,食糖中心批发市场交易商数量已经超过500家,实现网上交易白砂糖600多万吨,占全国白砂糖产量的一半,广西糖产量的80%。 食糖中心批发市场的建立,首先打破了食糖市场价格不透明、信息不畅通的问题。批发市场成立以来,广西糖价由过去年度波动范围超过2000元/吨下降到1000元/吨以下。 其次,食糖中心批发市场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监测体系。一是对进场交易的食糖,进行当期价格分析和6个月之内的糖价走势研究;二是通过分布在国内20多个主要食糖集散地的观测点,对全国糖业生产、运输、销售和糖价走势进行分析判断。 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总裁助理李冬云说:“食糖批发市场从成立伊始就严格控制场外资金,了解、把握行情的绝大多数都是业内人士,这对于整个糖价的稳定意义重大。” 第三,食糖中心批发市场通过市场手段,对企业深化技术改造、生产链条的延伸产生指导性作用。批发市场从成立伊始就以国标一级白砂糖交易为主,卖方如果出售二级糖,会受到市场每吨40-60元的质量惩罚。买卖方交割后的3天时间内是产品复检期,买方对白砂糖的品质提出复检要求后,批发市场出面邀请省级质检部门,与买卖方共同对货物品质进行鉴定。 业内人士认为,与期货市场风险大、价格波动大相比,中心批发市场和定点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具有很大的稳定性、透明度和灵活性,就目前产业发展来看,糖业进入期货市场的时机尚未成熟。广西农业厅糖料处处长林影评论说:“靠行政命令无法实现调节种植面积的目标,依靠市场手段也必须量力而行。” 我国糖业基础是大量依靠原料蔗生存的农民,而且糖价的自然波动规律和价格联动产销制度决定了食糖目前仍然不宜进入波动过大的期货市场进行交易。如果食糖价格波动过于剧烈,将会给蔗农们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风险。糖业产品相对集中,产业链条尚未完善,产业缺乏自我扩张能力,盲目加快步伐进入期货市场,容易给产业发展取向造成混乱。 期货市场的主要作用是发现价格、炒作预期,而不是对既成事实的因素进行利多或利空的控制。资本运作性质很强的期货市场,要求产业具有很高的成熟度,产品种类和产业链条相对完善,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我国糖业目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甘蔗和甜菜生产尚未走上集约化、智能化的高效发展道路,粗放经营状态比较普遍。占全国食糖产量53%的广西主要以亚硫酸法制糖,能够以国际流行的碳化法生产保质期长、质量较好的碳化糖的糖厂还不到10家。 第三,不少产糖大省历史包袱沉重,“白条”增加,亏损不小,正在适应市场规律的糖业生产不宜“跑步前进”,迅速进入期货行业的全国第二产糖大省的云南,由于市场应对不及时,上榨季仍然亏损4.72亿元。 第四,行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足,规避风险薄弱。 业内人士认为,在全国糖业市场尚未形成“一盘棋”,共同抗击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将本来抵御风险能力就较弱的食糖推向期货市场,市场风险有可能对糖业造成严重影响。 专家指出,即使在以糖业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占国民经济很大比例的古巴、泰国、印度等国,也没有在本国范围内将食糖推向期货市场,而是依托远离本土的纽约和伦敦进行期货交易,这主要是基于对期货市场可能造成糖价波动风险的考虑。 作者:何丰伦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