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很受伤 叫板美国争夺定价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 18:51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卢进 发自上海 明天,2004年将成为历史。即将过去的一年,注定是中国大豆(资讯 论坛)压榨企业“很受伤”的一年。 2004年,美国仍牢牢控制着世界大豆定价权。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认为,所谓定价权,不可能存在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只能存在于完全垄断或垄断竞争的市场上,区别只在于由谁垄断而已。“南美产大豆,美国卖大豆,中国买大豆”一语道破美国在大豆出口的垄断地位。 而美国控制大豆定价权有一个重要筹码——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OBT)。定价权的核心在价格形成过程。由于中国期货市场中只能进行非转基因大豆交割,使国际大豆贸易中主要的品种——转基因大豆的价格无法在中国期货市场中形成。CBOT成为国际大豆价格形成的唯一市场,又由于多数中国企业无法参与CBOT,在价格形成过程中,中国企业基本是游离其外的。 面对定价权旁落的现状,中国将奋起争夺。作为进口量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家——中国在争夺大豆定价权中也有自己的筹码。中国筹码之“黄大豆2号合约” 12月22日上市的黄大豆2号合约(下称2号合约)为中国争夺国际大豆价格定价权增添了分量极重的一枚筹码。 2号合约设计上涵盖了世界大部分大豆品种。中国企业将能参与到国际大豆价格形成过程中,作为买方对大豆价格有了发言权。 合约规模的扩大,使得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调剂余缺。当某一时期进口大豆审批数量较大、进口速度较快、国内进口大豆供给比较充裕时,或企业因停产检修及经营策略调整不能按计划加工时,部分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出售多余的进口大豆,需要进口大豆的企业可以通过期货交割购买到进口大豆,而不必从国外进口,也不必担心遭受国外资金“狙击”而蒙受巨大损失。 由于可用于交割大豆范围、数量扩大和交割手续的相对便利,2号合约非理性交易行为将大大减少,有利于更为准确地发挥期货市场的定价功能。 随着中国期货对外资的开放,国际资金进入中国期货市场,2号合约在国际资金的参与下,逐步形成全球大豆价格,而中国也必将成为定价中心。中国筹码之“统一战线” “中国因素”对世界商品价格的影响力逐步增大,但定价权缺失,关键在于中国企业“各自为政”。由于前几年利润丰厚,国内压榨业大量投资涌入,在国内年产量不足2000万吨的情况下,中国的年榨油能力高达5000万吨,各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大量增加各自的采购计划。这正中美国大豆贸易商的下怀,国际大豆价格一涨再涨。 企业按照自身的目标确定采购计划无可厚非,但“各自为政”的结果则使说话的声音变弱,从整个行业来看,这也是得不偿失的。中国企业应该效仿日本和韩国的做法,采用联合采购的方式,把微弱的声音整合起来,壮大自身的话语权。充分体现作为最大买方的定价权利。 在争夺大豆国际定价权时,南美国家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中国需要和南美的携手,摆脱大豆贸易中受制于美国的现状,从而赢得大豆价格的定价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