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清:把中国期市变成第三个世界期货交易中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 13:40 《商务周刊》杂志 | ||||||||
常清 现任中国期货协会副会长的金鹏期货董事长常清,是中国期货行业创始人之一。他从研究全国的期货方案开始,到自己亲自下海实践,再到成立中国期货协会,已经走过了16年的“期货旅程”。16年来,他孜孜追求的一个梦想是,要把中国建成与欧美并驾齐驱的世界上的又一个定价中心。
本世纪中国经济开始取得长足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大国,未来要成为经济强国,中华民族要全面复兴。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加工制造中心”的雏形,中国成为加工制造中心,必然也就是贸易中心,而贸易中心必然产生出金融中心。那么在定价这个问题上,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主导价格,中国人在世界价格形成机制当中,应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实际上,我们现在还是被动地接受欧美形成的价格。因此,从建立中国期货市场的那一天开始,我就梦想把中国变成一个世界期货交易中心,以决定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大宗原材料和金融产品的价格。 1987年到1988年,我当时还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那时候主要参与中国价格改革的总体方案设计。当时我们都觉得,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如农产品、工业品、金融产品(利率、汇率)等,都应该由期货市场来决定。于是,我和田源先生根据价格改革的客观要求,提出了建立中国期货市场的设想,并且参与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的具体试点工作。当时的设想是,第一步先建立能够合理配置国内资源的期货市场;第二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中国期货市场应该成为亚洲的交易中心;再进一步,就应该成为亚太时区的世界价格中心。 这个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业内共识的梦想,在当时却被认为是“痴人说梦”。1988年3月,在一次发展中国期货市场理论讨论会上,我对中外记者提出了力争3-5年建成中国大宗商品的期货市场的设想,国内外舆论为之哗然。一些外电评论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假设”,但国内一些权势部门认为不可思议。一位物资部官员讲,我们连现货都搞不好,已扰乱了正常的物资分配秩序,影响了国计民生,还搞什么期货,莫不是白日做梦? 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指导下,1993年-1995年,期货市场蓬勃发展。根据当时的势头,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我提出了中国的期货市场与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配套,应成为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国际性定价中心的理论。然而,此理论生不逢时,该时政府正整顿期货市场,期货声名狼藉,斥声充耳,一时间此理论成了一个笑柄。 1994年至2000年,期货市场进行了长达6年的治理整顿。这个治理整顿应该是计划和市场的一个纷争,因为用计划思维的人无论怎么看,对期货市场都不习惯,而用市场经济思维看,需要进一步按照国际惯例干,于是引来了治理整顿。治理整顿对期货市场有它的作用,但最主要的还是用计划经济的思路来管理期货市场,这使得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大大滞后。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遇到最大的阻力就是我们在体制转换过程中,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给新兴发展的期货市场带来了重重障碍。在发达国家不存在的问题在我们国家存在了。一些权力部门还要去调控这个市场,不允许涨也不允许跌,而实际上期货市场本身就是用来发现价格的。 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更多地研究国际期货市场发展和运行的规律,通过研究来逐渐说服我们的管理部门,让它们更多地了解期货市场的规律性,按照期货运行的规律性来管理期货市场。对我来说,我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种就是不断写文章,在中国期货协会也组织了很多研究,还有就是召开期货讨论会,包括讲一些观点和大家进行辩论,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大家形成共识。 我这个梦想从来没有变过,甚至中间期货市场治理整顿的时候我也一直在坚持,因为我觉得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是既定的,就是用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既然如此,期货市场就应该起到一个核心的作用,因为市场怎么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因此我觉得要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做贡献,就必须把毕生的精力放在中国期货市场的建设上。 我也相信这个梦想一定会实现。从我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中的地位、我国期货市场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品种优势和区位优势出发,我国有望成为第三个世界期货交易中心,与欧洲、美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