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能很快会批准内地社保基金投资海外股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 12:18 东北新闻网 | ||||||||
正当大量资金涌向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政府可能很快会批准国内的社会保障资金流出国门,投向海外证券市场。 据一位知情人士称,监管著上百亿美元社保基金资产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National Council for Social Security Fund)已向国务院(State Council)提出申请,希望获准将部分社保资金投资到海外市场,首先是投资香港股市。他说,国务院可能很快就会批
这位知情人士称,开始时,投资规模不会太大,可能会在人民币40亿-50亿元左右(约合5亿-6亿美元),占社保基金1,330亿元资产总额的3%-4%,并且投资很有可能通过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社保基金入市的主要目标是为其提供新的投资选择,以弥补社保资金目前的巨额缺口。不过,如果申请获得批准,它也将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对于因政治和经济困境而面临香港市民责难的香港特区领导人而言,此举将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J.P.摩根(J.P.Morgan)驻香港的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郑杏娟(Joan Zheng)说,从计划的积极面来说,它将有利于香港。这将是更多大陆投资的开始。 中国大陆近期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改善香港局面的政策。目前,对于香港的诸多经济问题,香港市民怨气很大,纷纷要求进行民主改革。同时,允许资金通过这一新渠道流出大陆还将增加对港元和其他货币的需求,从而有助于缓解人民币承受的升值压力。 中国原则上禁止公民在海外股市投资,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希望以此支撑国内市场的股价。经济学家说,随著国内股市近来有所改善,中央政府或许认为,让更多资金流向境外的时机已经成熟。除了社保基金外,政府也在考虑允许保险资金进入香港股市。 随著全国退休职工大量增加,政府决策机构一直在为如何让羽翼尚不丰满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持运转、满足需求而大伤脑筋。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大多数人在国营单位工作,国家要负责解决他们的住房、医疗、退休养老等围绕生老病死的各种问题。但过去二十年来,随著中国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许多国有企业已破产倒闭,更多的人转向私营企业谋职。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对维持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但中国是否有财力做到这一点还是个问题。1997年以来,中国各省都设立了社保基金管理中心,负责向企业及其员工收取养老保险费,并定期向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全国每年收缴和发放的退休金大约为7,000亿元,但随著越来越多的中年劳动者面临退休,这个数字可能将难以满足需要。 如果社保基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所需的资金规模将大幅飙升,资金缺口可能会更大。根据目前的设计,社保基金没有考虑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尽管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目前已在向社保基金缴费。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Ministry of Labor)估计,各地社保基金的总余额目前在3,000亿元,但一些决策部门认为,实际数字可能还不到它的一半,因为各地的基金将部分资金用在了国内股市和房地产投资上。即使在一些相对富余的省份,社保资金也存在缺口。据半官方的中国新闻社(China News Service)报导,2003年4月,华东地区的江苏省就报告有4亿元的缺口。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动用它的储备资金帮助各地有支付困难的社保基金应急,但如何将储备资金投资增值,它可选择的渠道非常有限。 目前,这部分储备资金中,仅有5%投资于国内股市。有60%存在银行,约20%购买了国债,其余的购买了企业债券和其他金融产品。根据中央政府的规定,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和基金的部分最高可达40%,但由于存在其他方面的限制,它实际上能投资的资金要少得多。理事会一直对将大量资金投资中国股市非常谨慎,因为中国有许多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低下、缺乏透明度,还存在腐败行为。即使是在近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的情况下,中国股市也一直萎靡不振。 现在,除希望投资香港股市外,理事会还在考虑增加在国内股市的投资。国务院最近颁布的发展资本市场的九条意见中就鼓励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增加股市投资。 截至2002年末,中国有4,200万退休人员,其中大部分享受养老保险。目前有1.11亿劳动人口缴纳养老保险。根据目前的规定,养老保险缴纳金额相当于员工工资水平的11%,由员工和雇主共同负担。开始时员工的养老保险费缴纳额相当于其工资的4%,最终其缴纳比例要上升到工资的8%,其余的部分由雇主负担。 不过,将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市场有一定的风险,更不用说中国在海外市场非常缺乏投资经验。另外,投资香港股市也将降低中国政府重新考虑人民币汇率的积极性。 (《华尔街日报》Kathy Chen) | ||||||||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