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小汪的理财故事 以血的经验总结不少心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09:25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姜业庆 对于供职于某银行的小汪来说,28岁可不是一个好年龄:做办公室工作已经够累的了,还得隔三岔五陪女朋友逛街、买衣服什么的。最要紧的是手头有几万元的闲置资金,放在银行吃点小利息已不合算,炒股又缺乏专业知识支撑,全部的家当放在股市,实在是无法承担风险。
“在朋友的鼓动下,索性在2004年初一头扎进了‘基民’行业,将80%的资金一下买了基金,毕竟,人家是专家理财嘛。”说到这里,小汪不免有些喜形于色,“两年你猜平均收益率是多少?天哪,25%-27%!”“特别是近来广发聚富、广发稳健基金和上投摩根的几只基金,我都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收益。”容不得我思考,小汪早已自己给出了答案。 小汪说,基金在2003年就开始上演“理财神话”。众基金捧红的五朵金花灿烂了一秋,把当年的基金业绩点缀得格外艳丽。104只基金中有8只基金的净值增长率超过30%,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0.05%,开放式基金则为18.04%,其中博时价值成长最高,达34.91%。远远战胜了同期大盘10%的涨幅。 当时房价已经攀高,小汪也没有兴趣,于是把80%的资金都投向了开放式基金。从来没有接触过股市的小汪其实对基金一无所知,完全是为2003年的基金业绩折服。“别人推荐我买了博时价值,是最牛的基金!”当时的兴奋持续了一段时间,在小汪买进基金后的1个月,行情冲上了1700点,博时价值的基金净值也一度达到1.39元,涨幅近6%。但是很快,第二季度,博时价值的净值跌又回落进1.2元以内,接近年底时甚至不到1.1元了。 小汪看着自己的资产每天以0.05%的速度缩水,继续等待柳暗花明。虽然一直没有勇气抽刀断水,但这两年来,小汪开始认真研究基金,以“血”的经验总结了不少心得:投资基金也要做组合,不能把所有投注都押到一种类型的基金,尤其是一只基金身上;业绩是代表过去,能否保持持续盈利能力需要时间来检验;风险和收益一定要结合起来考虑;投资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其表现总不会背离市场走势,在弱市当中,选择稳定收益型的品种可能更理性。 去年国庆,有朋友告诉小汪说2006年会有熊牛交接的行情。跟随朋友的指点,小赵把部分基金转换成广发、上投摩根旗下的几只股票基金,转换手续费并不高。很快,两个多月下来,小赵惊喜地发现居然斩获不小。当然他也随时做好准备,等行情变脸,就撤回转为货币基金待命。 听起来似乎有点技术难度,但小汪说,自己懒人一个,这种理财方式是最适合自己。其实道理很简单:只要认准工资卡所在银行的基金,通过网上基金开户,什么申购、赎回,统统都在鼠标轻点间完成。对于每天跟电脑打交道的小汪来讲,趁着头儿不在,瞄眼看看自己的小金库,做几分钟操作,倒是很劳逸结合的方式呢。 小汪还向记者说起了基金投资中非常实用一些窍门。如买早不买晚。当前正是基金发轫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上特别认真负责,服务上特别细致周到,销售上也尽量优惠。此时不买,等过几年基金管理公司一个个羽翼丰满,很可能“人一阔脸就变”。因此他动用了人民币储蓄额的80%购买基金。 买前不买后。注意各个开放式基金净值的排名,那些稳坐头几把交椅的基金公司以往业绩相对好,管理水平相对高,是遴选的对象。目前他已持有广发、上投摩根、南方、易方达、长盛这几家常居前几名的开放式基金。 买特不买通。在购买博时裕富指数投资基金,是看中它采用了覆盖沪深两市新华富时A200指数;购买长盛指数增强型债券基金,是看中它“运行一年低于面值停收管理费”的承诺。这一点很重要。他怀疑有的基金长期徘徊在一元面值以下,其实是打的“涨过面值必遭赎回,不如低于面值使持有者舍不得割肉赎回而维持基金现有的规模,管理费旱涝保收月月照拿”这样一种不道德的如意算盘。 买认(购)不买申(购)。认购费率低,后端收费比前端收费更上算,而且逐年递减,持有五年以上一般就快接近零了。所以认购就相当于股市的原始股,合算,而申购就相当于追涨杀跌,不合算。 最后,小汪还设了两道止损线,“一是只要净值跌破0.936元,二是运行一年半还不分红,就果断割肉赎回。”“对于那些持续稳定增长,一年至少两次分红的,则长期持有,而且从中选出一只最好的永久持有,看看它最终为我创造多少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