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宋朝做基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11:07 证券时报 | |||||||||
□ 陈君明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但人生苦短,更苦的是不能从头再来。 年轻时候不懂社会,免不了说错误的话,干错误的事,做错误的选择。到好容易懂一些了,你想纠错,时光早已悄悄被删除,回头不得。黄易的《寻秦记》提出了一个极有诱
黄易打开了同胞们一扇想象力的窗口,奇思异想从此层出不穷。如果可以这样,偶要怎样设计新的人生呢? 首先得选择时代,那就宋朝好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大黑暗到来之前最后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华民族最美仑美奂、动人心弦、令人悠然神往的时代。接下来要决定干什么事,当然要选择朝阳行业,而且要在全社会绝大多数同志对其缺乏认知前抢先进入———对,就当基金经理人。那种忙着济世救民、顺带过一过领袖瘾的苦差事让给别的YY同志好了,嘿嘿。 偶这样的著名老实人决不会说瞎话,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煌煌大宋,不仅有职业的基金经理人,而且队伍相当庞大。他们有个神气的专用称呼———“行钱”。 宋代的基金管理酬劳有多高呢?不妨看一下案例。 南宋时有一位名叫申师孟的基金经理,受临时首都临安一位姓裴的富豪委托,打理一份总额十万贯现金的私人基金。三年后,基金净值翻番,达二十万贯。裴先生对申经理的信心则增长了三倍,把基金份额增加到三十万贯,签定了继续委托的协议。过了几年,老裴去世,申师孟闻讯立即赶回来吊唁,并归还受托资金。裴家少爷很感激他,将第二期利润的十分之三作为酬劳付给申氏,折成白银二万两。申经理腰包鼓鼓,扬帆西去,估计是跑到天府之国逍遥去了。 二万两白银值多少钱?南宋时币值波动较大,俺们取中间值,一两银子兑铜钱三贯,二万银子等于六万贯铜钱,据此推算第二期基金盈利近二十万贯,二万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380万元人民币。文献没有说申师孟管理第二期基金的具体时限,按记载推测应该不满三年,也就是说,申氏一年的基金管理报酬近200万元,超过了现在国内所有的基金公司。从公开资讯上看,国内只有两家合资基金公司总经理的年薪达300万元,其他多在60至100万之间。 宋朝基金经理按业绩取酬的比例,足以令现代中外一切基金经理眼睛放出灼灼的绿光。裴家少爷自以为慷慨,将二期基金盈利的30%付给申师孟作酬劳。“取其半息”,应该是当时的行规。按老陈的理解,“取其半息”是基金持有人取盈利的50%为收益,50%酬劳基金经理。基金公司有这样的经营环境,几疑是在梦中。 业绩酬劳显然没有包含基金管理费用。在这方面,宋代基金经理的排场又要让以工作环境豪华著称的当代基金经理们眼睛再放一次绿光。申师孟的排场如何文献没有提到,只说裴家将资金交给申经理以后“听其所为”,一切不管不问。以申师孟“著干声于江湖间”的大牌基金经理的身份来推测,他绝不会委屈自个。这里有一个参照系:南宋四大名将之一的张俊把五十万贯的公款委托给一名老兵经营。这位老兵先斥巨资造了一艘“极其华丽”的大海船;第二步,老兵买了一百多名“美女能歌舞音乐者”;第三步,招聘了十几位“轩昂闲雅”的帅哥型办事员;第四步,招募了一百多个保安。然后,老兵经理带着属下夜夜笙歌,乐呵了一个多月,才备办货物,飘然出海。 当然,老兵经理决不是拆烂污的角色,而是个称职的基金经理人。一年多以后,大船满载珠宝、香料、骏马而回,获利几十倍。从载回的货物看,估计这个家伙是途经南洋,到阿拉伯地区跑了一圈。他的盈利状况也绝非文人乱写,宋代海外贸易通达50多个国家,东有日本、高丽,南有南洋诸国、印度次大陆,西至波斯、阿拉伯,最远达北部和东部非洲。据记载,单程的利润就可达十几倍。至于国内贸易,成倍的利润也是常态。 宋代虽然也有集中多人资金的私募基金,但主流仍是富有家庭单独持有的私人基金和各级官府的国有基金。这些国有基金的持有人既有各路(相当现代的省)、各州府衙门,也有军队,委托基金经理或放贷或经商是普遍采用的营运方式,按当时的称谓叫“回易”。宋代基金因时制宜的灵活营运方式,也是颇令人称道的。在那个已离我们远去的时代,基金经理是多么有前途的职业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