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财荷银董事长章嘉玉:大赚大赔中寻理财真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15:54 《理财周刊》 | |||||||||
本刊记者 张学庆 个人经历: 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企业管理学硕士。1990~1997年任台湾怡富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企划部副总经理,1997~2000年任台湾光华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
投资理财经历: ◎ 早期在台湾炒股,3年内资产从50万元台币变成8000万元台币。1009年起台湾股市深度下跌,赚来的钱全部赔光。 ◎ 1988年在台湾买房子,没赚多少钱就卖掉了房子,可后来房价大涨。1992年又去买房子,但整个房产投资赔了1000多万台币。 ◎ 2001年开始在上海投资房地产,第一套房就买在了龙柏地区,后来又买了仁恒滨江花园和浦西的办公楼等。去年12月把上海的三四套房都卖掉了,获利了结。 ◎ 最近开始在北京买了房子。 理财理念: ◎ 工作收入不断增加积累,成为资产的中心。利用工作收入当作本钱,再去理财。 ◎ “我非常清楚自己的理财目标,我知道什么投资适合我。” ◎ 理财必须关注经济趋势,通过阅读信息了解政策走向。 披肩的长发、得体的装扮、富有亲和力的谈吐,初见章嘉玉的人都会感到她是一个不平凡的女性。担任了荷银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兼湘财荷银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的章嘉玉,在投资领域奋斗了15年,成功、失败、又成功,岁月的磨难很难从她的脸上找到印记,而乐观豁达的性格带给她宝贵丰富的人生财富。 从50万到8000万 说起投资,章嘉玉早期的股市经历听起来富有传奇色彩。从50万台币做起,3年后资产规模变成了8000万元台币,投资获利之丰令人称奇。然而,章嘉玉说起这事,显得相当平静。“这不是我有什么高人之处,那个时候就是买股票就赚钱的年代”。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台湾股市处于大多头时期,几乎所有的股票都涨。“记得那是每天早上起来,只要做一件事情,打电话问证券公司经纪员,哪几个股票买单挂得比较少,他回答后,我就说那就买这几个。买了之后就抱着不要卖,等股价上涨。那个时候就是这个趋势。” 章嘉玉是从股市1000多点开始进入的,一直做到10000点,入市50万的资金滚到了8000万。“其实我在10000点的时候,就把股票全部抛了,手上握有的全是现金。”也许股市就像人生,谁笑到最后才是胜利者。可能是获利太过容易,章嘉玉又一头扎进了股市,最终没能保住胜利果实。 反思失败教训 “因为人都是相信自己成功经验,认为成功经验可以不断复制,所以当股市从10000多点往下跌,跌到了7000点时,我又进去买股票,愈跌愈买,跌得越多买得越多。当指数下到了5000点,再想买就没钱了。那个时候才下定决心斩仓,结果当然是没有钱了,都赔光了。” “其实1990年起,台湾股市的趋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股市大崩盘。但我没有看清这个趋势,总是被成功的光环笼罩着,认为自己还会再成功,可是实际上大环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由于赚来的钱都赔了,章嘉玉一度对股市表示出很灰心,认为股市是个吃人的地方,是个赌场,她是一个深受其害的人,并多次劝朋友不要进入,“你会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但令章嘉玉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市场,不管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进进出出,这个市场却会永远存在,而且它的规模越变越大,越变越复杂。而且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结构中一个重要支柱。 “看来这个市场无法改变,要改变的是你自己。你自己的心态、你自己对它的认知,需要改变。” 章嘉玉开始反思自己。 既然证券市场是西方世界的产物,市场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是西方世界制定的,而参与者趋于全球化,所以就必须去了解除了本土市场外,外面的证券市场是怎么做的,外面的人究竟是怎么去做投资的。 接触到了投资基金 章嘉玉放弃了银行的高薪职位,跑到了外资公司怡富证券,开始从一个小文员干起,先是做分析员,协助把国外的资料翻译过来,从中学习外国分析师是如何进行市场分析的,学习看市场会有哪几个角度。章嘉玉逐渐在摸索市场规律。 “那个时候做分析大都是偏向宏观面的,并没有针对个股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宏观趋势。在工作中,让我接触到了基金。” 说到基金,章嘉玉有种“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感觉,“很多投资人不了解基金,也没有理解基金真正的本质是什么”。章嘉玉因为工作的关系,浸淫在基金世界里10多年,这让她深深体会到“基金是个非常好的理财工具,即使有一天我不在基金行业工作,如果让我推荐理财工具,恐怕基金还是我的首选”。 一般投资人只关心基金为我赚了多少钱,很少有人去真正了解基金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变成世界理财的主流。一旦你花时间理解了,就会接受它。章嘉玉对基金业深有感情。 把握宏观趋势 很多朋友都曾经请教章嘉玉,“这么多年来,你的资产是否都靠投资赚来的?” “不是,是因为我的工作,工作的收入不断增加积累,成为我资产的中心。” 章嘉玉的回答很明确:“而我利用工作收入当作我的本钱,再去理财。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理财不是我生活的中心,工作才是。” “我非常清楚自己的理财目标,我知道什么投资适合我。我不会去投资个股的。” 章嘉玉道出了她的理财观。“我更关注经济趋势。我阅读信息,最主要是看政策走向,看宏观经济相关的数据,比如,原材料的价格是涨还是跌,就业的水平有否改善,进出口状况是增长还是减缓,等等。政府的政策通常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业界的评价也可关注一下。” 正是从投资股市的失败中,章嘉玉转变了她的投资视野,这也带给她在上海投资的成功。 章嘉玉下决心和她先生一起到大陆来投资,也是得益于她对宏观经济趋势的准确把握。 “2001年的时候,我看到了大陆经济这几年一直在往上走,特别是经过宏观调控后,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所以就下定决心到大陆来投资。我把在台湾的东西全部卖掉,我先生也把他在美国的东西全卖了,我们一起到大陆来了。” 资产配置合理 章嘉玉坦言,在大陆她的资产配置分成了几块。 首先,当然是要有银行存款。在一个市场中,不可能没有银行存款。“我们对人民币有个升值的预期”。 其次,大陆股市应该是不错的。“那个时候开放式基金才刚刚出来,说实话我们对这里的基金公司运作不是很放心,所以没敢投资基金。一直等到有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出现,才愿意投资基金”。 除了资本市场外,章嘉玉涉足到了房地产领域。她从2001年开始在上海投资房地产,第一套房就买在了龙柏。 章嘉玉说,房地产投资也是禀承自己的投资理念,“房地产市场也有个大的趋势,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国民收入也在逐渐增加,但原油价格还没有上涨,我们预期它要上涨,所以房地产价格一定会动一动的”。 投资房地产的理念是,地段、地段、地段。章嘉玉说,做房地产并不难,长线来看,买最好地段的房子,涨得时候涨得最快,跌得时候跌得最慢,但也不代表其他地方不会涨,如果是在房地产发展的周期里,其他房产也会涨。可是从报酬和风险看,通常是地段、地段、地段,地段决定一切。 这个理念是她在台湾投资房产大输后得出的经验。“我在台湾买房子是个大败笔,所以我学到了很多。” 章嘉玉对于自己失败的经历并不讳言,她最早是在1988年买房子,可是没有赚多少钱她就卖掉了房子,可后来房价大涨。1992年,她又去买房子,但整个房产投资赔了1000多万台币。“这是我除了股票以外所有投资中赔得最惨的”。 回过头去总结,为什么会那么输得惨?“主要原因在于,地段、地段、地段。我如果当初买的房子不是郊区的别墅,而是市区公寓,我相信我不会这么惨。当大势下跌时,首先是城市外围的房价跌,从外围跌到中心,而市中心是比较抗跌的。” 投资北京房产 当初到上海的外籍人士只能买外销房,而且外销房供应有限。章嘉玉也不例外,她就选择了龙柏,“因为那里的目标居住对象十分清楚,都是外籍人士,符合我的标准”。之后她又买了仁恒滨江。 “陆家嘴(资讯 行情 论坛)我非常看好。那时候很多人跟我说,你应该买浦西。浦西是个好的地方,这我也同意。但我的投资逻辑是,投资跟着宏观政策走,一般是没错的。政策对经济发展往往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陆家嘴是政府大力培植和发展的地区,外资金融机构都要搬到陆家嘴,就这么简单的趋势。” 章嘉玉道出了她看好陆家嘴的理由。 “我知道浦西一定会有很好发展,可是我对它不熟,那时我虽然还在台湾工作,但我清楚了解了陆家嘴,长线看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陆家嘴位于黄浦江边很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他地方无可取代的。所以,我就大胆买了仁恒滨江花园。” 章嘉玉又进一步买了浦西的办公房。 到了去年的12月,她就把上海的三四套房都卖掉了,获利了结。“因为我感觉房价要跌,特别是政府认为房价太高了。我相信任何一个政府都不会坐在那里,看着房价无止境的飙升。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自然的。就这么简单的逻辑。如果10年后看上海,现在的房价可能还是便宜的,可是,短期上海房价有被炒作过热的现象,一定要进行整理。” 章嘉玉现在看好北京房地产,她在北京买了房子。她笑称,卖掉上海的一套房,可以在北京买二三套房了。 她认为,北京房价比上海便宜很多,这是不合理的。北京现在到处在搞建设,但更多的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奥运场馆的建设,而不是大规模建设商品房,可以想象3年以后,北京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都市,一定是个非常先进、各类设施相对成熟的城市。从过去的案例看,汉城、悉尼在举办奥运会后,后几年的房地产和经济活动都是良好的。长线上,奥运将带动经济发展。 章嘉玉说,她已十分适应习惯在大陆工作和生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