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新股频道 > 正文
 

中信基金张国强:基金打新股展现大资金优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信稳定双利基金经理张国强谈新股套利

  □本报记者 王文清

  中信稳定双利基金经理张国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通过投资以打新股为特点的套利基金可以明显提高普通投资者分享新股申购的收益水平。

  中国证监会决定重启IPO,无疑将为中国的股市投资者提供更多新的投资机会。新股发行溢价是大部分证券市场都客观存在的现象,由于一、二级市场价差的存在,参与新股申购能够取得较高的固定收益。根据对32个样 本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统计的结果,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收益率高达27.86%。而根据我国股市的历史经验,证券市场IPO网下发行现金申购部分的年累计收益率在6%左右,增发申购的年累计收益率计在10%左右。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在实现了新老划断以后,新股发行的收益率仍将达到7-13%的水平。

  张国强表示,股市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客观上为广大投资者创造了套利的空间。“不过,在现实中,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规模小,参与渠道单一,能够中签新股发行的几率都非常低;此外,在新股业务中,中签率最高的网下申购更是机构投资者的专利,个人投资者无法直接参与,因此新股套利基本上都是机构投资者的‘游戏’”。张国强说,作为

证券市场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个人投资者,他们也有权分享包括网下和网上发行的新股套利投资机会。中信稳定双利基金推出后,广大个人投资者通过这只基金,将可以更多地参与打新股,分享新股套利的机会。

  专家推算,对于一个净值规模为5亿元的基金来说,参与新股申购的年收益可以达到22.88%;而对于一个10亿规模的基金来说,年收益也可达到11.44%。有统计显示,中信证券、国元证券和中油财务公司分别动用35.57亿元、14.32亿元和9.25亿元的资金网上申购中工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新股,分别中签83.45万股、33.6万股和21.7127万股。从上述数据上,也可以看出基金公司之类的机构投资者在打新股上的“集团优势”。对此,张国强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中信稳定双利债券基金将以专业化的团队操作,不仅可以多渠道参与,而且是大资金集中运作,将可以大大提高申购的成功率,获得更多的套利机会,从而获得稳定的收益来源,提升基金的收益水平。”

  在目前的大牛市、小震荡的背景下,对于大多数持“稳中求涨”愿望的稳健型投资者而言,可着重关注风险收益特征较低的稳健型基金。同时,投资者在选择购买基金时,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风格、实力和以往业绩是重要考量因素。依托中信集团金融产业链的整体优势,中信基金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的

理财品种。在大量研究和调查基础上,中信基金认为,虽然处于牛市阶段,但大部分投资者的理财仍以保值为首要目的,风险偏好集中于低风险区域,低风险、稳健收益但同时拥有充分机动性的基金产品将成为大众投资者的首选。

  对此张国强解释到,中信稳定双利基金坚持投资于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明确不对二级

股票市场进行主动投资,因此不会受到股票市场波动性高的影响,也避免了因股市下跌而侵蚀新股和债券投资收益的风险。中信稳定双利基金在股票市场的回报主要通过新股申购和要约收购等实现,从而在牛市中通过新股申购分享股票市场的回报,而在股票市场的熊市中主要通过债券市场来获得回报,更能达到低风险、中等收益的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50个城市调查数据显示,受股市回暖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意愿强烈,比例高达15.8%。但前阵股市的剧烈大幅震荡,仍然在提醒那些缺乏投资经验、缺乏专业知识、时间和精力有限、特别是风险承受力不高的人,不妨将目光投向中信稳定双利该类的低风险“套利”基金。

  张国强表示,在目前市场上大量发行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的环境下,低风险产品的供给明显不足。研究表明,个人投资者需要的是大量的低风险产品来管理其个人资产,而高风险产品只能是个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因此中信稳定双利基金作为一个套利型产品,其明确的“低风险、中收益”特征,加上免申购和赎回费用,应当是个人投资者替代现金管理、银行存款和国债等低风险投资的首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8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