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交银施罗德视点:中国经济是否仍能一枝独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 09:27 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

  本期摘要

    经过五一长假第一周的急速上涨,上周二市场出现回调,市场在此点位呈现振荡,我们预计经过适当的换手整理后,市场仍会创出新高。从风格资产看,大盘蓝筹股在前几个月涨幅远落后于中小盘个股估值水平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而在近期单只基金发行规模明显放大和保险资金持续不断进入市场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这种估值差异可能会出
现明显的缩小,从而带动指数创出新高。

  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使得各国央行并不存在大幅加息的可能,当前的通胀也处于较为温和的水平,各国央行的担心更多的是未雨稠缪,我们最终看到的也许是流动性创造的放缓而非逆转,全球经济也不会马上进入到滞涨阶段。

  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深具信心,即使在全球经济趋于放缓的未来,中国经济也可能持续现在的高增长速度,在这种令人羡慕的增长下,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向中国市场,在逐步完善的制度环境下,中国的资本市场也能保持更长时间的繁荣。

  中国经济是否仍能一枝独秀

  上周上证综指上涨3.54%,深成指上涨4.69%,两市成交量继续放大,单纯从指数走势看,04 年的阶段性高点对指数的压制已没有意义,因为如果把投资者因股改送股的实际获利考虑在里面,实际指数可能比当前还要再高出10%以上,早已突破04 年的高点。经过五一长假第一周的急速上涨,上周二市场出现回调,市场在此点位呈现振荡,我们预计经过适当的换手整理后,市场仍会创出新高。从风格资产看,大盘蓝筹股在前几个月涨幅远落后于中小盘个股,估值水平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而在近期单只基金发行规模明显放大和保险资金持续不断进入市场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这种估值差异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缩小,从而带动指数创出新高。

  前两周全球市场在美国通胀上升的压力下出现大幅调整,同时也带动金属价格大幅回调,投资者开始担心高高在上的资源价格最终会推动通货膨胀并抑制最终需求,而美国通胀上升会导致美联储和全球央行加大紧缩力度,从而进一步抑制需求并使得流动性趋势出现逆转。事实上,经过16 次加息之后,美国基准利率水平已经从偏低达到中性,进一步加息有可能会带来的对实质经济的冲击,尤其是对美国的

房地产行业和信贷消费。也正因为如此,伯南克的言论开始变得跟格林斯潘一样含混,美联储在最新的报告中称进一步加息的时间

  和力度取决于宏观经济的整体前景而非通货膨胀一个指标,显示美联储对当前利率水平下的美国经济前景并不清晰,因此对于美联储的进一步行为,投资者可以理解为,如果经济形势好,基准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上行;但如果经济转弱,加息也许会停下来。但无论如何,经济强劲增长-加息-股市继续上涨的过程似乎正面临考验,流动性变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能会渐渐大于实质经济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使得各国央行并不存在大幅加息的可能,当前的通胀也处于较为温和的水平,各国央行的担心更多的是未雨稠缪,我们最终看到的也许是流动性创造的放缓而非逆转,全球经济也不会马上进入到滞涨阶段。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前景,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更值得乐观。人口结构所带来的增长动力、体制改革所释放的增长活力以及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外部推动力在未来5-10 年仍将持续存在,而中国相对较低的经济水平也使得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更具灵活性,刺激经济的手段更为有效和多样。

  很多人认为与印度经济相比,中国经济更多的依赖投资和制造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不足。但实际的情况却非如此。中国较高的投资增长速度有其合理性,较高的储蓄率、低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庞大的国内市场使得中国较高的投资增长率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相比之下低储蓄率低投资率的印度经济导致其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阻碍其制造业的发展。虽然高投资率所造成的巨大产能使得在中国财务投资的回报率偏低,但市场竞争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中国的制造业实际已具备了国际

竞争力。另一方面,与许多人印象所不一致的是,如果从就业人口看,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服务业比例也高于印度,而基于统计上的不完善,中国实际的服务业比例可能会更高。相对于印度,中国经济的规模和工业基础更具优势;而从城市人口收入的分布看,中国中产阶级队伍正在快速形成,由此庞大的内需市场也使得中国经济更具内生增长动力(2003 年的数据显示,印度有53%的城市家庭年收入低于1000 美元,而中国这个比例仅为2.5%)。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深具信心,即使在全球经济趋于放缓的未来,中国经济也可能持续现在的高增长速度,在这种令人羡慕的增长下,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向中国市场,在逐步完善的制度环境下,中国的资本市场也能保持更长时间的繁荣。(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供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