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宝盈基金:基金里的幻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07:4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幻觉”应该是虚假的、可能短暂也许真实的、让人快意的一种感觉,比如海市蜃楼就是一种。在我们经济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幻觉”,最有名的应该是“货币幻觉”了,是指人们只对货币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它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了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更多去把握“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等。

  在经济生活中还有其他“幻觉”。比如:发展中国家往往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高利率吸引外资,就是因为他们有了“起飞幻觉”:使用高利率吸引外资,不仅微观上银行、企业获得大量资金,宏观上国家也取得了极高的GDP增长率和央行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为什么高利率举债可行呢?那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初期,由于有较低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其生产成本较低,所以利润可能较高,承受得了高利率。但是,到起飞后期,对比已经提高的成本和降低了的利润率,过高的利率就变成了自定的高利贷。显然,这个“幻觉”持续不了多久,甚至我们一些地区吸引外资也好或者吸引外地资金也好,其优惠政策方面也是异曲同工。

  也许上面的话题扯远了,那么就来说说基金中的“幻觉”吧。

  心理学上有一种“优先性偏见”,就是说人们在形成一个偏好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歪曲另外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偏好。在基金中典型的例子就是,许多对成本敏感的投资者在被基金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回报所眩目或者吸引之后,往往会忽略基金管理费、基金托管费甚至购买手续费、赎回费等其他费用,一旦基金业绩强差人意或市场不太景气时成本问题就容易暴露出来。要准确、真实看待基金回报,需要一般投资者剔除

理财成本,否则业绩的“幻觉”容易被放大。

  在对基金理财业绩的参照物上,也存在一种“投资幻觉”,一般投资者尽管个人买到所谓“牛股”的概率极低,但还是会拿单个上涨幅度大的

股票和基金的业绩比较,而忽略大盘或其他个股的下跌。

  基金里的“幻觉”大体来自两方面:一是一般投资者对基金认识的偏差,比较典型的有熊市里对基金亏损率一般低于大盘下跌幅度视而不见,只拿市场涨幅居前的股票和基金品种相比较;另一种“幻觉”的形成则可能有基金公司方面的问题,比如断章取义夸奖自己的业绩,造成一般投资者对自己公司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投资收益期待,宣传时只选取自己业绩拿得出手的所谓“旗舰基金”,避而不谈所管理的全部基金业绩情况,选取有利于自己基金业绩的起止时间段等,这都容易导致一般投资者产生出对基金不切实际的想法。总之,这些“幻觉”都是要不得的,一方面需要一般投资者加强对基金的学习了解,另一方面也需要基金管理公司加强自律和对客户的责任感诚信态度。

  基金里的“幻觉”,和其他经济领域一样,还是越少越好。

  (作者单位:宝盈基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4,6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