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声音 > 正文
 

资金通道受阻之痛 基金生存空间亟待开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08:29 中国证券报

  华商基金 黄付生

  近年来,我国基金行业发展迅速,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增多,新基金也纷纷发行。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共有218只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运作,净值总额合计4691.16亿元。由于宏观环境受困、亏损压力增大,新基金发行困难、赎回压力倍增、竞争加剧,致使市场上产生对我国的基金业市场容量的质疑。

  潜在资金供给十分充裕

  国外经验表明,基金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经济的增长、社会财富的积累以及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中国基金行业面前的是一个拥有包括14万亿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数千亿人民币社会保障资金、1000多亿元人民币可投保险资金,以及规模庞大的其他机构资金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我国基金的潜在资金来源极其充裕,资金供给在总量上还有很大空间。

  截至2004年年底,美国共同基金的个数就已经达到8044只,管理的资产也已经有81068.7亿美元;而香港弹丸之地在2004年底就有208家基金公司生存,管理着4640亿美元的资产。从可比市场容量来看,我国基金的规模远远低于国外成熟市场的比例。而目前中国基金业的规模仅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相对于储蓄机构的存款余额,其它机构投资者的资金量,基金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资金通道受阻之痛

  为防范基金公司以资金优势操纵股价,《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对一家基金公司持有某只股票规定了“10%”的限制。随着基金规模和对中小盘股的关注度增加,超过10%已不再是“特殊情形”。与此同时,随着基金公司参与社保基金和年金的投资管理,10%的上限将可能经常触及。

  在外部的资金进入方面,基金行业同样受到严格的限制。保险公司及境内的其他投资者投资封闭式基金也有比例限制,其中,保险资金投资单一封闭式基金份额不得超过10%,其它单个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持有某一基金的份额不得超过基金总份额的3%。

  对基金行业资金进出比例范围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基金公司的投资经营活动和规模增长。自2001年初,面临着持续的熊市,以及来自业绩考评的巨大压力,基金往往不敢做长线投资,追求短平快的投机策略,从而股票换手频繁,基金换手率随之提高。2004年,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换手率为343.42%,大大高于同期美国51%的水平。基金的频繁换仓,不但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同时也加大了基金的投资成本。

  对基金参与新股发行申购等有关活动,监管层都加强了监管力度,前期又颁布了新的基金信息披露规则。基金公司面临着一个由监管机构、自律组织、托管银行、评级机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机构、报章媒体等众多主体共同组成的立体的监管体系的监管。就目前而言,对基金监管的进一步加强和市场的持续低迷,基金行业发展将进入成长的痛苦期,整个行业的生存环境不如私募基金宽松。

  长足发展需要更多支持

  为支持基金业的发展,管理层给予了新股有限申购等多项优惠政策,但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新股发行停滞,基金公司所能享受到的政策优惠十分有限。而在市场成熟的其他地区,包括税收、养老金等其他方面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基金业的发展。截至2000年底,美国退休金市场规模达到12.3万亿美元,其中,2.5万亿美元的资产,也就是整个退休金市场的20%,是以共同基金的形式存在的,占到了整个共同基金业总资产的35%。共同基金中的退休金资产主要有两大来源:雇主指定出资的退休金计划和个人退休金账户(IRSs),二者极大地支持、推动了美国基金业的发展。

  在香港,特区政府也对基金公司提供了众多的优惠政策。包括对证监会认可的离岸基金公司(海外投资者持有基金超过一定额度,母公司受到海外监管)可以享受税收减免,其他基金公司则要根据运营模式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基金持有人也可享受免税的优惠。香港特区还将继续扩大税收减免的范围,香港居民投资的离岸基金也将享有更大的税收优惠。

  美国的经验表明,退休养老计划与共同基金乃至整个资本市场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基金有助于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而养老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又刺激了共同基金的发展。我们应该重视正在建立的

养老保险制度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基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我们相信,在养老保险等
社会保险
事业和税收优惠政策的的推动下,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4,4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