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财荷银:加大清洗浮筹力度 股指反弹可能性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 10:38 湘财荷银基金管理公司 | |||||||||
行情回顾: 1月16日(星期一)大盘出现缩量下探。沪综指以1221点平开。早盘经历了快速下探的行情,至1212点后企稳反弹,下午大盘再度呈现单边下挫的行情,终盘股指报收于全日最低点——1202点,日成交123亿元,较上一交易日萎缩一成。从走势看,短线大盘冲关受阻之后,市场分歧增大,抛压加强,调整压力有待进一步消化。盘面上看,春节即将来临,商业
政策: 新年伊始,经济界的预测几乎无一例外地指向通货紧缩。相应地,人们对货币政策的取向也比往年多了几分期望与关注:今年货币政策调控将如何助力经济增长? 让增长的环境宽松一些 央行日前确定的今年货币政策预期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流通中现金+企事业单位活期与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6%,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流通中现金+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增长14%,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 这些数据的背后,蕴含着货币当局对今年经济走势的预测与应对。央行最新价格报告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8.8%,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2%。但在国家信息中心看来,2%还是高估了。在他们看来,受内需不足与产能过剩的制约,不排除个别月份CPI增幅跌至1%以下的可能。而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甚至预计,今年CPI增长只有1%左右。 无论如何,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走势的相关性看,用来判断银根松紧的M2的增长,已超出GDP与CPI增幅之和5个百分点。据此可以认定,今年货币政策基调是宽松。 回望刚刚过去的一年,货币供应量呈现一条平稳的递增曲线。12月末,M2增长17.57%,大大高于年初15%的调控目标。“在这一高增长基础上,今年仍将M2定为去年的平均增长水平16%,应算是一种偏宽松的货币调控目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说,尽管货币政策实际执行情况与年初设定目标可能会有较大差距,但为扩大内需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无疑是基本政策取向。 从贷款目标看,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下,今年核定的贷款增加额并没有收缩,而是与去年持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央行对未来通缩压力的警惕。去年,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其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低、鼓励银行发放贷款的意图已十分明显。但由于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仍远低于年初目标。 由于同样的原因,今年贷款增加额能否达标也是未知数。目前,改制中的商业银行受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指标双重约束,惜贷、慎贷倾向严重,再加上产能过剩使实体经济收益率下滑,也影响了银行放贷积极性,因此,业内人士对今年贷款增长预期并不乐观。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们注意到,央行调控思路正在转变。除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外,开始引导和放宽民间融资。目前,只允许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试点已经开始,允许企业之间相互融资等法规也在修订中。此外,鉴于今年外贸企业结汇收入仍然可观,短期票据仍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据此,专家认为,实际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资金是比较充裕的。 在促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外需向内需转化的过程中,低利率的环境将会持续。2006年,银行利率存在下调的压力,但由于利率水平已经很低,即使下调,其空间也十分有限,且有落入“流动性陷阱”之忧。 把银行的钱引向证券市场 货币环境的宽松,将同样体现在资本市场。 央行去年推出企业短期融资券,当年累计发行1392亿元,带动了企业债市场规模的加速扩大。而今年企业短期融资券的规模可望超过6000亿元。 通过汇金公司注资、建银投资参股、提供再贷款设立投资者保护基金等方式,央行在化解证券行业风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银行设基金公司、投资企业债及资产证券化试点等已经起程,金融机构次级债、一般金融债和企业短期融资券相继发行并迅速发展。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潜台词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降低间接融资比例,化解金融风险不断向商业银行集中的隐患。 目前央行正在引导商业银行将庞大的储蓄分流至基金、保险及股票交易客户,资产支持证券扩大试点和酝酿中的资产支持票据,同样可望成为现实。 修订后的《证券法》取消了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禁令,并且为证券信用交易预留了空间。可以预期,今年信贷资金支持证券市场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首当其冲的将是推出证券公司信用贷款,为银行资金合规入市创造条件。 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波幅 汇率专家指出,中国实际上正在变成一个资本输出国。其资本输出路线为:居民把钱存入银行,银行用购买央行票据,央行再去购买美国国债。由此可见,外贸顺差的高增长,在持续补贴着那些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人的福利。 2006年,这一态势仍将继续。减少贸易顺差、控制外汇储备增长,仍是货币政策调控的“重头戏”。专家认为,相对于扩大内需等短期内难以见效的措施,深化汇制改革,放宽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幅,可能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从国际经验看,一国从固定汇率转向浮动汇率时,都会遵从渐进性原则。随着中心汇率不断变化,其波幅也逐步由小增大,形成一个扇面。我国也不会例外。汇制改革近半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破市场人士心理价位,多次创出新高。日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集体亮相和询价机制推出,这已被市场理解为人民币兑美元波幅扩大的前奏。因为,如果汇率波动幅度不放开的话,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都很难规避风险,其效用难以充分发挥。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般允许本币汇率在3%上下浮动,有些国家甚至达到10%。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汇改的下一步,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区间的扩大可能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中证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