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声音 > 新基金业 > 正文
 

华安基金总经理韩方河:整固华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07:51 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金烨 蒋晔

  ▲韩方河先生,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曾任上海市物价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物价局政策研究处处长,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总部副总经理、证券投资信托部总经理,现任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很简单:资本和人才。

  过去3年,华安基金经历了股东与人员两方面的重大调整,舆论哗然于华安将沦落为昨日黄花。然而在外界的喧闹中,华安悄无声息而且更坚定地推进着从管理制度到企业架构的变革。

  公司总经理韩方河将此次变革称为“低调整固”。

  “我们提出低调,是因为华安以前太有名,有太多第一”,华安这次决心放下这些荣誉,虚心寻找差距与不足。“我们提出整固,则是因为华安发展太快了,体制、机制、团队建设跟不上”。于是华安沉下心来重新整合资源巩固基础,这个过程用了整整三年。

  “基金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体制创新要跟得上,甚至要超前市场,才能有生存的空间”。像华安这样的老基金公司,已经形成自己的惯性思维,推动变革确实非常痛苦,“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勇敢地挺了过来。变革给华安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尤其是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各项工作也得到了稳步发展。”对此,韩方河无比自豪。

  西风凋碧树

  华安基金曾拥有辉煌的历史:中国首批基金管理公司之一、首批成功管理多个基金的管理公司之一、第一家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基金公司、首家发行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2001年,公司旗下基金安瑞(资讯 行情 论坛)和安久业绩排在市场48只基金前两名,安瑞还成为当年两市中惟一净值正增长并且涨幅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的基金;2002年4月,20亿规模的基金安信(资讯 行情 论坛)每基金单位分红达到1.167元,成为“上市基金中累计净值最高,累计分红最多的基金”。

  华安在成立后的4年,无论创新发展、基金业绩、还是整个公司的管理理念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但这种快速发展让公司产生了盲目乐观自大的情绪,而加盟的新员工又无法跟上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韩方河很形象的比喻说,“整个团队都在快速奔跑,有的人跑快了,有的人却跟不上,原本整齐的队伍出现松散掉队的迹象。所有高速发展的公司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2002年,华安在投资方面开始落伍,业绩退居行业中游,基金安信和基金安顺(资讯 行情 论坛)的业绩竟然在48只基金中分列第25名和第18名。2003年,华安创新基金在中报坦承,由于年初行业配置上不够积极主动,造成年中调整成本过高;基金安瑞则对上半年净值增长率仅1.3%、大大落后于大盘9.36%的涨幅,向投资者道歉。

  2001年下半年,中国股市从最高点下跌,开始了一场持续4年的熊市,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和投研体系也面临挑战,与此同时,开放式基金的不断问世也意味着习惯朝南坐的基金公司进入了买方时代,新基金公司的逐渐增加使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

  在竞争中落伍和股市格局的转变促发韩方河下决心对华安进行一次大变革。韩方河认为,华安基金必须采取有力举措,从体制、制度、人员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调整,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衣带渐宽终不悔

  整固华安始于投资,失败最大的可能也是投资。韩方河认为,老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大多来自券商,习惯于在股市坐庄跟庄的操作手法。他们进入基金行业以后,对自身定位的转折缺乏深刻的认识,自我膨胀,甚至不能理解继续使用老手法的危险性。“变革的目的,就是要让团队在投资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减少个人原因造成的投资风险。”韩方河说。

  华安基金2002年底建立并完善了投资决策委员会、投资研究联席会议和基金经理小组三级投资决策体系。公司加强了数量分析力量,通过数量分析小组构建的数量模型对市场行情、行业走势、个股盈利做出判断,为投资决策提供及时、科学的研究建议。公司还决定将原来的基金经理小组制改变为松散型模式,实行基金经理负责制。调整后的基金经理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基金投资业务中。

  华安重新制定了考核标准。公司推广了新的投资管理系统和基金业绩评价系统,对决策各层次进行量化考核,对基金经理实行末位淘汰制,对基金经理正常流动及新基金设立后需要增补的基金经理,公司以评分制形式公开竞聘。

  首轮改革立竿见影。2003年,华安旗下基金整体业绩显著回升,有的基金已升到同类基金排行前1/3水平。2004年,华安旗下基金的综合排名继续前移:安顺基金和安信基金分别在大型封闭式基金中排名第2与第3;华安现金富利基金在货币市场基金中排名第1;华安宝利基金开局良好,尽管成立后即遭遇证券市场低迷、大势持续下跌,但该基金单位基金净值长时间保持在面值之上,在同类型46只平衡型基金中居第7名。

  然而,改革造成的华安“人事地震”在业界颇为轰动。有些基金经理因无法适应公司的变革纷纷跳槽,公司也对基金经理进行了大规模岗位人员调整。加之当时华安正面临股权调整,各种流言蜚语给韩方河与华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时成立了一批新基金公司,人员流动变得更频繁,很多人以为华安出了问题,我们顶着这种压力直到现在才缓解。”韩方河说。 

  但是,韩方河整固华安的步伐并未停止。在营销方面,公司实行了以创新产品带动营销的积极策略。在推出国内首只开放式基金后,2002年底又推出了国内首只指数增强型基金,2003年则发行了国内首只货币市场基金———华安现金富利基金。

  同时,华安在营销方面动作积极,设立自主销售服务平台,扩大销售渠道,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销售网络。2003年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在业内率先组建了自己的直销服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华安特快”电子交易系统,真正实现7×24小时的网上交易模式,为投资者开辟了除代销网点之外又一更便捷的交易方式。经过两年的拓展,目前华安网上交易量已超过10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网上交易平台。

  团队建设:变革的第二战场

  当华安的各项制度改革紧锣密鼓推进时,另一个直接关系到公司远景战略的计划也在实施中。

  在韩方河的视野中,华安2004年是调研和论证年,公司还分别制订了3年、5年与8年的蓝图规划。为实现各阶段的总体目标,韩方河把总体目标分解为各项指标,分配到每个高管、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乃至每个员工。韩方河认为规划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团队,这样才能在各个层面上互补与配合。

  在韩方河看来,这方面已经大功告成。“华安目前已建立了经营、投资、技术专家三支有经验、互补性强、具有浓重国际化色彩的团队,这些团队成员有些是公司的老员工,有些则是在过去几年中经过长时间考察和接触,最终决定引入华安基金的,他们的整体力量是华安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高层管理团队中,韩方河长期从事物价研究工作、擅长宏观经济分析;副总邵杰军负责市场与销售,曾经主管宝鼎基金,市场经验丰富;姚毓林在美国从事投资工作14年,曾在高盛担任基金经理,来华安之前是对冲基金的合伙人,具备丰富的投资实战经验;负责后台保障支持的副总李炳旺则来自摩根富林明,具有18年的基金从业经历,2001年曾获得台湾基金业最高奖-金彝奖最佳投信人才奖,曾是帮助国内基金行业开发首只开放式基金产品的外部专家之一,此次其领衔开发的华安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系统,在相关评审中受到业界好评;而督察长章国富本身就是会计系博士,而且在大型企业集团担任多年财务审计等工作,具有丰富的财务监督经验。

  华安在建立了相应的人才选拔激励制度以后,在投资研究和技术专家团队建设上也独树一帜。“通过引进和培养,现在华安的基金经理人才素质高,队伍稳定,投资业绩当然越来越出色。”韩方河说。

  华安的技术专家团队有一批类似高校的学科带头人,他们不仅擅长某一方面的理论,更是实践操作能力的专家。如数量策略专家徐力群具有10年的金融数量分析经验,系统集成专家周满天来自摩根士丹利,拥有7年的华尔街相关工作经历,指数投资专家卢赤斌来自美国先锋投资集团,具有10年华尔街从业经验。

  韩方河认为,基金业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专业化、国际化,因此必须在人才结构、团队建设上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基金行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竞争,团队与团队的竞争,华安核心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是按照公司战略导向来定位的,他们在业务上互补、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历时3年的变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韩方河对此颇为欣慰。目前公司的管理制度已经确立和完善,公司旗下基金投资业绩也全面提升。华安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突破500亿元,开户数量超过50万户,跃居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

  华安基金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中国金融企业的品牌,对此,韩方河充满信心。(金晔)

  华安七载

  截至2004年年底,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271亿元,比2003年年底的147亿规模翻了近一番。其中,封闭式基金总规模60亿,安信基金20亿,安顺基金30亿,安瑞、安久基金分别为5亿;开放式基金总规模211亿,其中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达166.13亿,比2003年年底的42.5亿规模增长了291%。公司的投资客户数量从2003年末的25万户猛增到35.3万户,增长了41.2%,其中不乏特大型企业和集团公司。

  2004年华安旗下基金的综合排名显著提高,其中:安顺基金、安信基金在大型封闭式基金(20亿以上规模)中分别排名第2和第3;华安现金富利基金业绩在货币市场基金中排名第1;华安宝利基金尽管在成立后即遭遇证券市场低迷,但该基金单位基金净值长时间保持在面值之上,在46只平衡型基金中位居第7。

  公司2004年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的评选中,华安基金管理公司荣获“2004年中国基金管理综合实力奖”,华安宝利基金荣获“2004年中国偏债型开放式基金新秀奖”,基金安顺荣获“2004年中国基金管理公司封闭式基金综合表现奖”;在《新财经》杂志社主办的“明星基金VS.金牌基金管理公司”年度评选活动中,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被评为“2004年度明星基金持续营销奖”;在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晨星公司举办的“中国2004年晨星基金经理年度奖”评选中,基金安信和基金安顺的基金经理团队分获大规模封闭式基金的“最佳管理奖”和“提名奖”;在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客户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评选中,公司客户服务部荣获“2005中国最佳呼叫中心”,是基金业内唯一获此荣誉的客户服务部门。(孔立敏)

  ▲李炳旺,MBA,18年基金业工作经验。曾任国际证券投资信托公司资讯暨注册登记部主管、怡富证券投资信托公司注册登记与IT资讯部主管、综合规划部副总经理,现任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用技术加强服务

  一年前,通过华安网站销售出去的基金份额存量是1亿多,而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通过这一方式销售出去的基金份额存量超过了10亿,增长了10倍多,而这一变化正是在李炳旺加盟华安后发生的。 

  虽然在华安主要负责的是后台建设,但李炳旺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员”。据了解,李炳旺加入基金业是在1986年,而当时中国大陆还没有证券市场,更不知道什么是基金。截至2004年11月华安发布其任职公告时,李炳旺在基金业的从业经历是18年,而整个台湾基金业的发展历史才不过20年。 

  这位堪称国内基金业前辈的人物对电子商务有其自身的理解,“电子商务不是被动的接受客户下单,而是推广基金的一种重要手段”,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而他对基金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也充满了期待,“希望今后这种模式能够成为基金的主要銷售渠道之一,能够为中小投资者购买基金提供方便,今后华安会利用这一平台更好的为投资者服务”。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李炳旺的主导下,华安对网站的整体架构作了大的修改,使其能够适应大的访问量。在基金业倍受销售瓶颈局限的今天,也许更需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邵杰军,管理学硕士,曾任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基金管理总部总经理助理,现任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成功来自于创新

  50万的稳定客户,市场占有率超过10%,这些都是华安值得骄傲的资本,华安为什么能取得这些资本,恐怕只有邵杰军心里最清楚。作为创始元老之一,自打华安推出第一只开放式基金起,作为负责销售和市场的副总裁,邵杰军就承担起了基金营销的重任,而在当时,国内还不知道什么是开放式基金,有关基金营销的概念理解的人更少。 

  华安的成功来自于创新,用邵杰军的话说,“做这个市场需要提前谋划,不是碰到问题才来解决,超前半步,在市场的开发上就会有优势”。无论是第一只开放式基金,还是货币市场基金,华安在这方面都尝到了创新的甜头,邵杰军认为:“随着国内基金产品越来越全,单纯在产品上创新的余地也越来越小,所以我们不能局限在基金行业以内,否则发展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他说:“今后我们可能会考虑和银行、保险结合起来,把我们各自的产品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现在这样,他们为我们卖基金,将来的合作要争取做到客户、银行或保险、我们三方共赢。”

  “从趋势看,今后基金的营销肯定是要走专业化的道路”,谈到发展,邵杰军已有了方向,他表示,华安将在今后重点加强对自身网点的建设,在做好渠道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直销队伍。

  ▲姚毓林,MBA,曾是美国避险基金投资公司Berens Capital合伙人,并曾在美国道琼斯公司房屋抵押贷款债券部,美国高盛公司风险管理部和美国避险基金公司Alpha Asset Management工作,现任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贯彻服务至上理念

  “投资和研究要贯彻服务至上的理念,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必须有服务意识,这是华安与其他基金公司最大的不同之处”,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姚毓林对记者说。 

  强烈的服务意识缘于个人的经历,姚毓林在加盟华安之前曾是美国一家对冲基金的合伙人,而此前又在高盛做投资。

  进入华安后,姚主要负责投资、研究等工作,与此同时,他也将“服务”的理念带给了华安的投资和研究部门。姚毓林的另两项举措是在华安建立一支强大、独立的研究队伍和一套比较科学的针对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今年1月1日,华安推出了新的考核系统,考核对象主要是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对研究员的考核,包括相对选股能力,目标价的命中率等指标,从而一定程度上过滤了行业景气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则考虑了五大因素———相对排名、是否战胜了比较基准、基金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基金是主动式还是被动式、基金的规模。 

  随着新系统的实施,华安内部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在研究部门。用姚的话说,研究员都知道究竟该干什么,努力方向是什么,工作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林晓,负责市场营销、企业年金和国际合作的拟任副总经理。

  合作未必只有合资

  负责市场营销、企业年金和国际合作的拟任副总林晓也是华安高层团队成员之一。在此次企业年金相关资格申报中,华安申请了投资管理人和账户管理人两项资格,并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和相当大的投入。

  林晓认为,国内养老金市场刚刚兴起,很多企业还没有这个概念,作为服务的提供方,对每一家公司的服务都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在市场初创阶段,以大而全的策略进入市场,效果会更好一点。“随着进一步深入,华安今后可能会专注于某一项业务”。林晓表示。

  在企业年金业务方面,华安也抢先了一步。公司一方面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发了自己的年金账户管理系统,在业内获得好评;同时华安也十分注重在企业年金业务方面与国外机构的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并不是只有合资一条路,华安在对外合作中秉承的是平等互利原则,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寻找出双方利益的交会点。”

  他表示,华安虽然没有与外方合资,但在产品、营销等方面都与外资机构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相对而言,这种合作对华安更为有利。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全部华安基金新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