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声音 > 新基金业 > 正文
 

博时基金韩强:年金与股市良性互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 08:00 证券日报

  2005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九条意见,明确指出,要鼓励包括企业年金在内的合规资金入市。企业年金这样资金巨大、投资期限长的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必然会同资本市场形成联动发展,同时推动金融机构的全面业务创新,其意义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我国的企业年金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截止到2004年底,目前我国企业
年金规模近50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以年金名义销售的保险产品有430亿元,企业年金存量规模近1000亿元。业内人士预计,年金市场全面推开后,每年新增规模将在800亿元到1000亿元左右,10年后将达10000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一、企业年金能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首先,企业年金将给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如果说过去企业年金的“零星”入市还是一种探索和尝试,那么,2004年5月1日之后,快速增长的企业年金将成为证券市场一支的“正规军”。

  其次,企业年金入市将影响市场投资者格局,机构博弈将成为主流。在国家法规的引导下,年金的覆盖范围将迅速扩大,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对其年金的进一步规范,将很快会形成一批资金量巨大的年金基金,它们将成为证券市场上新的一支规范的机构投资者队伍。

  第三,年金入市将对目前的市场投资的理念产生影响。企业年金属于追求资产长期稳定增值的机构投资者,它试图分享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收益,同时不愿意承担过多的风险。因此它的进入,必然向市场传递出长期投资、稳健运作的信号。

  二、企业年金入市能促进年金自身的发展壮大

  首先,进入资本市场后,企业年金将成为持有各种不同资产的机构投资者,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实现保值增值。我国的企业年金目前以存银行、买国债等静态运营方式为主,不但不能获取较好收益,而且也难以规避通货膨胀风险,年金计划在很多企业变成了单纯的储蓄计划,企业和职工都很不满意。然而此次年金法规出台将使这一局面大为改观,参与资本市场之后,年金的运营效率、长期投资回报都将显著提高,从而增强年金制度对企业职工的吸引力。

  其次,年金市场化运营也将推动年金制度自身管理模式的革新。《试行办法》明确了以受托人为中心,多角色参与的年金管理架构。

  三、企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将推动金融机构业务全面创新

  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为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向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提出了挑战。

  首先是业务模式创新,年金的市场化运营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加快自身业务整合的同时,开拓新的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我国资本市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例如目前各类投资机构在内部控制、投资管理运营、信息披露等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了充分的专业准备。在发挥自身专长的同时,它们需要努力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全面增值服务,例如开拓账户管理、受托等业务范围,提供研究咨询等增值服务。

  其次是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机构要分食年金市场这一蛋糕,必须为企业年金提供优质服务,必须能够拿出符合企业年金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例如,在投资方面,目前企业年金最需要的为其“量身定做”的资产配置方案和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投资产品,而这些就需要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不断创新,针对年金需求设计好产品。

  第三,内控机制创新。企业年金是一项全新的业务,年金作为职工的“养命钱”,在风险管理方面有着独特的要求。因此金融机构必须加快风险控制机制的创新,保证年金安全运营。例如,投资管理人需要单独为年金制定风险管理方案,保证年金资产与自有资产,其他客户资产严格分开,避免出现利益输送等行为;账户管理人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和风险防范制度,保证账户系统安全运行;受托人必须建立全面有效的监督制度,确保对投资管理人、托管人等角色的运作实施有效监控,等等。

  企业年金入市为资本市场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然而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之间要真正实现互相促进、互动发展,还需要相关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与之相配套,例如,目前有关年金的税收政策尚未完全到位,对年金计划参与者和管理者的投资者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总之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年金事业的明天会更好。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年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