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并购重组永恒主题魅力无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09:1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记者朱雪莲

  昨天各大证券媒体公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与5月发布的公开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颁布稿加强了收购人的信息披露义务,细化了要约收购的可操作性。昨日大盘对此反应冷淡,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将构成证券市场中长期利好。

  并购法律环境成熟

  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增长模式的改变而渐渐步入平稳期,在大多数行业还处于分散、竞争过度状态下,并购将成为新一轮优胜劣汰的重要方式。而A股市场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后,产业资本获得了良好的退出通道,无疑将是并购的重要战场。

  “《办法》的正式出台将成为收购加快的催化剂。”长江证券的钟华说,“这个与3月份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者管理办法》相继出台,说明股市迎接大规模并购潮的法制环境已经具备。”

  申银万国策略分析师蒋健蓉也在最新评论中指出,《办法》极大鼓励上市公司的收购,推进上市公司收购的市场化和市场效率的提高;同时,通过强化财务顾问的职责来加大对上市公司收购的市场约束机制,解决上市公司收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适应全流通的市场新环境。

  此外,一位私募基金刘先生表示,以前收购豁免的太多,法人股和流通股脱节,“如莱钢卖给阿赛洛,考虑股改价格比市价高不少,但流通股东无法参与。所以,我觉得《办法》变化的重要意义还是在要约部分,一是

证监会要减少豁免的案例,二是对股票支付不能太多干预。”

  并购主题反复活跃

  事实上,并购重组主题也是诸多机构强调的重要投资主题之一,市场对此也不陌生。上半年商业、机械等板块二级市场股价大幅走高,除了与行业景气回升有关,并购也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市场人士预计未来这一主题仍然会以点带面、反复活跃。

  长江证券的一篇策略报告指出,重组的热点行业主要包括

能源和原材料、服务业、高技术业和技术装备业和
房地产
业;并购的机会将更多存在于其中的中坚企业,这些企业具有技术优势或者资源优势,历来业绩平稳增长,第一大股东控股权相对较低,且没有设置较高的反收购门槛。

  海通证券的策略分析师陈久红也表示,当前钢铁、水泥、装备制造业和商业中的二、三线公司并购价值较高。

  与此同时,并购方式也将呈多样化特点,除了现有的借壳、现金收购、换股、二级市场举牌以外,还会有买入备兑权证、反向收购等。“换股收购会成为牛市并购的重头戏。”刘先生说。

  换股收购,其实在成熟市场中屡见不鲜,一般可以分为增资换股、库藏股换股、母公司与子公司交叉换股等。上市公司避免耗费大量流动资金,不受并购规模的限制,甚至能“以小吃大”,只要收购前景良好,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追捧。特别是以高估值公司购入低估值公司后,一方面业绩将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低估值资产也会获得估值提升契机,从而带来皆大欢喜的格局。近期国美并购永乐就是一例。

  辩证看待并购机会

  并购往往带来被并购公司价值的迅速提升,并成为股价短期飙升的重要动力。不过,并购案例通常在时间、方式上有着不少不确定性,而且通常相关信息公告后,股价已经涨幅不小。此时,投资者应如何取舍呢?

  “投资者需要辨清是交易性机会还是中长期的投资机会。”刘先生表示。他指出,股价短期涨幅过大,不追涨为好。当然,经基本面研究后觉得还有中长线机会,投资者仍可适当介入。“其实最好的方法还是低位介入有并购潜力的股票,尽管需要考验耐心,但最终收获也会不菲。”

  并购的确会有一种使“麻雀”变“凤凰”的魔力,有望使公司成为大众焦点,业绩也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不过,长期来看,支撑股价的还是业绩的持续增长。因此,投资者需要警惕单纯的“魔术”表演。香港市场的电讯盈科吞进香港电讯就是前车之鉴。A股市场中这样的例子也不算太少,如TCL集团整体上市以后,股价与业绩同步下滑,ST桦林被新加坡佳通收购改名为“佳通轮胎”,也未能根本阻挡行业利润下滑的趋势。“牛市中投资者喜欢跟风、听故事,如果并购效果不好,最后买单的还是投资者。”刘先生表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