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人员流动风云起投资总监频跳槽 基金公司怎应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 05:36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徐国杰 上海报道

  继去年银行系基金筹备时引发了一场基金业人员大地震后,基金业人员流动目前似乎又进入了旺季。除中欧、诺德、金元比利等新基金公司外,一些处于上升势头的新老公司都吸引了大批业内人才。而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现在投资总监、研究总监跳槽显得尤其频繁,而小公司的人员持续净流出现象比较明显。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应对?很多基金公司提出要走自主培养之路。

  人员流动风云起

  在日前长信基金举行的投资者见面会上,今年7月刚刚加入长信的新任研究总监正式亮相,而在此之前他还在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担任着研发部总监兼投资管理部总监的职务。

  记者观察到,近期在北京、上海、深圳几家合资基金身居要职的总监们也将各自奔赴新的东家。一些管理资产规模较小公司或是管理层发生变动的公司都成了员工持续净流出的大户。据了解,某公司的市场部人员几乎全部出走,还有公司在两年内三换投资总监,对于人员流动疲于应付的窘况可想而知。从人员的去向看,一些大公司或是上升势头明显的公司成了选择对象,如富国、汇添富、国海富兰克林等近期在扩张业务版图的同时招纳了不少有经验的新员工。

  有业内人士以台湾的经历来看,大陆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些小的基金公司由于自身管理规模少,人才流失严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尽管由于中国的市场还很大,这一步的到来还不急切,但如果毫无准备,到时被淘汰的可能就是自己。

  走自主培养之路

  长期以来,国内基金业面临的人才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也没有一个健全的基金人才培养体系。而随着基金公司的增多、基金业务的不断扩大,基金资产管理人才匮乏的状况逐步显现。一些公司在重重压力下摸索出几条新路,改变基金行业原有一味靠挖人的策略。如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从去年开始启动“基金英才项目”,公司总经理王鸿嫔说,上投摩根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将把培养一流的本土资产管理人才视为在中国发展的立足之本。

  另外,易方达基金公司的投资业绩在基金界已是有口皆碑,除了研究投资力量强大外,在这业绩背后的人才培养和筛选体系更是不容忽视。据介绍,易方达不惧引进像一张白纸一样的应届毕业生,相反还喜欢选择这样的年轻人进公司,然后通过公司一整套的培养程序使他们崭露头脚。易方达认为选择毕业生,更易将他们融入公司的文化、接受公司的投资理念和研究方法,因而能使公司优良的投研传统得以延续,不会因某个人的离去而使业绩产生波动。同时易方达打破“研究员——基金助理——基金经理”这样似乎是正途的固有模式,认为投资靠研究取胜,给研究员提供高薪,甚至可以超过基金经理,从而保证研究队伍的稳定。

  王鸿嫔对易方达的做法表示认同。她认为,随着国内基金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人才培养和储备已经成为基金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只有自己培养人才,企业文化才有长久的根基。优秀的应届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可以通过培训、上岗训练,以及公司文化的渗透,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而且对企业有良好的忠诚度。人才队伍稳定才能为投资者带来更稳健的投资回报,这也是摩根富林明在海外成功的经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8,2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