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融资融券业务启航在即 > 正文
 

融资融券有利基金发挥大资金优势 放大牛市收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05:37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徐国杰 上海报道

  日前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公告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融资融券业务议案,率先表示将进军融资融券业务,再次将投资者视线拉向融资融券这一市场热点。其实,包括基金在内的大机构对于融资并不陌生,利用国债回购融资放大操作是机构的一项日常工作,尤其是新股申购时更是如此。从了解的情况来看,基金对于融资融券的开放持欢迎态度,如
果这一业务未来逐步放开,将使得基金公司等机构更有利于发挥大资金作战的优势,在牛市中可以有效放大收益。

  短期审慎推进

  在融资融券有关规定出台后,基金等机构对此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从制度框架上来看,目前主要有证监会已公布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管理办法》还授权交易所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并要求协会制定融资融券的标准合同等。

  从内容上来看,《管理办法》明确了证券公司业务许可的条件。《管理办法》明确了最近半年净资本要达到12亿以上的硬指标,目前业内可以达到这一要求的证券公司并不多。尤其是考虑到净资本的计算规则正在酝酿调整,证券公司的净资本将面临进一步的缩水。此外,《管理办法》还明确采取“审慎监管”的原则,意味着短期内即使满足《管理办法》所列要求的证券公司也并不一定可以获得试点资格。证监会有权“根据试点情况和证券市场发展需要”,再逐步放开。

  基金业人士认为,从制度设计和现有券商资质看,在试点阶段,融资融券将会审慎推进,而在试点券商运作一段时间后,估计后续能够快速跟进。

  标的品种增加活跃度

  融资融券的担保品主要包括现金、交易所挂牌交易基金和债券、股票等几类。有业内人士认为,为使融资融券妥善推进,对于担保品的范围规定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股票担保品的市值等应有严格规定,标的证券应该基本面好、流通性好、股价较难操纵。而这类股票显然与基金股票池中的股票有很大的重合,基金公司在担保品储备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同时,对于利用融资进行放大操作,基金也具有一定的经验,在风险控制流程上经历过相应的考验。融资融券业务未来逐步放开,将使得基金公司等机构更有利于发挥大资金作战的优势,在牛市中可以有效放大收益,尤其是在新股申购、增发等领域更便于进行无风险套利。

  当然对于原先利用国债回购进行的融资、抵押股票再进行投资,显然需要基金公司更严格的风险控制程序。

  对此基金公司也有充分认识,大多表示将在具体细则出台后,进行认真研究,确定投资程序。而对于融券,基金公司事实上可以被认为是天然的债券提供方,只是目前规定只明确了证券公司业务许可的条件。而且对于融券,基金显然没有像融资那样强的动力。

  从目前情况看,试点初期,可能以上证50、深证100成份股及挂牌基金作为融资品种,试点阶段可进行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市场活跃度有望明显增加。预计随着融资融券的进程,已完成股改的大盘蓝筹股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

  细节有待明确

  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办法并没有明确我国的融资融券制度究竟采取何种模式,管理办法只规定了券商向其客户进行融资融券的环节。券商对客户提供融资融券的资金和证券从何而来,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这也就意味着在试点阶段,券商应该是用自有资金和自营证券来进行融资融券。但这其中就隐含了一个问题,券商用自营证券向客户融券的动机何在?

  有基金业内人士分析,在国外的信用交易中,借出证券的机构其动机往往是通过借出证券获得保证金来实现其放大操作,获得更多盈利。但目前如果券商只是用自营的证券来提供融券,其风险只能自己承担,不能通过转融通转嫁出去。客户融券所交的保证金存放于其信用账户中,证券公司恐怕无法有效利用这部分资金。因此,有分析认为,在现阶段,对于理性的券商,只有在客户看空、券商看多的情况下,券商才可能有较大的动力去提供融券业务。

  另外,目前对于证券公司今后是否可以进行转融通,向谁转融通也没有明确规定。在这种背景下,基金目前对此问题将加强研究,但实际参与动作仍会相当谨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8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