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掌握关联券商核心信息 巧合还是内幕交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 06:4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掌握关联券商项目公司核心信息,从交易中大举获利 记者 易水 2006年上半年,基金净值突飞猛进,收益最高的股票基金净值增长已近100%。就在此时,业内关于基金操作的争议又在暗涌。
不谋而合还是内幕交易? “现在没有投行背景的基金公司很难做”,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有投行背景的基金在获取上市公司信息上有着天然的资源,特别是对于一些内部防火墙建立的不够的证券公司,其关联的基金公司操作优势更多。 举个例子来说,在上市之时即由某券商负责的一家上市公司,在股改时又选择了该券商作为保荐机构,可以说双方关系相当密切;而该家券商旗下的一家基金公司,一直到2005年底还不在该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之列,在股改启动前后,基金公司大举建仓,一个季度就成为其最大的流通股东,在这个时间段里,上市公司先后发布业绩预增公告和股改方案,股价也飙升了100%以上。 基金公司的介入点恰到好处,敢于短时间内果断投入,保荐机构是否提供了信息,不得而知,但难免会引人联想。 类似的事情不只是一例,由于中国基金公司股东多为券商,而且很多基金人士就是投行出身,一旦公司投行业务涉及的上市公司项目与其子公司基金的投资目标重合,外界的怀疑也随之而来,这其中究竟是不谋而合还是内幕交易? 在股改启动后,上市公司与保荐机构、基金公司联系更加紧密,有基金对此表示了不满,对于投行资源多的基金来说,获得类似的内部消息成本更低,更为便利,而对于其他基金公司来说,却相当困难。 “其他基金公司要想获得内部消息,很困难,保荐代表现在胃口很大。”一位基金高管透露。 众所周知,由于操作上市公司的上市申报或股改,券商的投资银行部门与上市公司关系非常密切,对上市公司的操作细节非常了解,许多内容涉及公司核心机密。在国内对此有明确的监管规定,要建立内部防火墙原则,投资银行总部与公司研究所、经纪业务部门、自营部门在人员、信息和办公地点等方面要实行严格的隔离。 防火墙虚设? 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业内某些券商防火墙严密规范,而某些券商防火墙有虚设之嫌。 防火墙针对的,就是对证券的市场价格可能造成较大波动的尚未公开的信息,也就是内幕信息。这些信息是投行在工作中可能得到的,但因为这侵害到其他不知情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而影响市场的信任度,因此在各国的证券监管上对内幕信息的监管都非常严格。 一基金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对公司的基金经理都会做培训,要求他们不要牵涉到内幕交易中去。该负责人举例说,去年8月份,两位花旗集团员工在悉尼人行道上的抽烟闲谈,使这家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陷入同澳大利亚市场监管机构的纠纷之中。澳洲证监会宣称,在那次路边谈话中,一位花旗集团的经理从该行担任一起敌意收购的顾问那里获得了内部信息,并向一位自营交易员提供了指导意见。 不过,该负责人同时表示,由于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处在一个较初级的阶段,对防火墙、内幕交易的监管和处罚还达不到非常严密的程度,因此不排除业内有个别基金公司有这样的操作。 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不排除基金和券商合谋的可能性,例如关联基金公司投资比例大的上市公司,券商可以此为基础争取股改保荐项目。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关联基金的进入,也可为股改投票增加保险系数。 根据记者了解,股改的过程中,由于牵涉不少的利益,因此保荐机构传出的不规范现象也屡屡发生。例如某家公司在股改前,传出某保荐机构私买保荐公司股票的消息;某家大投行的上海地区负责人,也因为私买保荐项目股票而被撤职。而在保荐机构与基金乃至私募基金中,也有这样那样的传闻发生。 调研模式的疑惑 不惟是针对基金与券商的防火墙,对基金公司的调研模式,业内一些监察专业人士也感到了疑惑。 现在基金普遍重视现场调研,所谓现场调研,就是基金投资经理、研究员会到上市公司进行调查,与上市公司高管进行交流而获得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涉及到公司的股东变化,重大项目乃至收购兼并,可能对股价发生重大影响。 中国证券法第69条规定:“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为内幕信息。” 一位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对记者坦言,从上市公司处,基金可以轻易拿到大量内部数据。例如一些上市公司会提供每月的销售数据,由此对公司的未来业绩可以形成基本判断,而这是不对公众的;另外对于公司可能进行的重组,收购,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争取基金的支持,也会有意无意的透露,这些都是可能影响公司的重大消息。该投资总监认为,这些信息是否属于内幕信息,自己也很疑惑,“起码是类似内幕信息了。”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基金公司的投研决策会议上,真正具有重大价值的有时就是那些不公布于外的内部信息,这是调研的成果所在。这些信息是否可靠,对业绩将产生如何的影响,会有怎样的题材,都影响着基金公司的决策。 一位专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在这方面可以借用国外经验,例如上市公司在有关信息透露给基金等机构后,应同步在公开媒体披露;或是以召开电话会议的形式,让包括一般投资者在内的人士可以旁听了解消息;还可以运用互联网等形式披露。 该人士表示,在几年前,就这个问题对管理层做出过建议,当时也认为这种方法很好,但后来还是搁置了,因为市场成熟度还没到那个阶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