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中国养老金网 > 正文
 

企业为什么要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 18:55 中国养老金网

  本文由中国养老金网杨老金、邹照洪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

  企业年金,是有经济条件的企业,依据企业年金法规,为其职工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为什么要积极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呢?

  1、平衡退休金的“政企不平”。企业员工退休金标准,远远低于行政事业单位员工退
休金标准。企业只能通过企业年金合法地为职工未来退休准备补充的养老保险。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终身创造财富,而财富创造者的退休收入,只有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平均退休金的一半左右。我们没有理由让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工作终身后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现在国家有政策、有法规、有税收优惠,支持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企业理所当然地可以依法为职工建立补充的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

  2、保障职工基本的退休生活水平。据公告:2004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平均退休收入705元。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据统计,2004年,我国城镇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为11264.88元。两者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城镇职工退休收入,连基本的社会平均的消费水平都保障不了!怎么办?建立企业年金,为企业职工准备补充养老保险,保障企业职工未来退休的基本生活需要。这是我们企业的人道责任。

  3、合理的企业纳税筹划。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出台了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规定企业为企业年金的缴费在工资总额的4-8%不等的范围内可以进入企业成本,在所得税计税前扣除。这为企业为职工提供补充养老保险,提供了税收激励。企业因此可以合法节约不少的企业所得税,消化内部资金积累或自保资金的转移。

  4、预防“59岁现象”。我国企业不同层级的领导人,在退休之前的一两年,很容易发生贪污腐败等象。这其中,是有制度原因的。我们的企业的激励制度非常有限,没有完善的机制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核心技术员工提供必要的退休激励,“逼”着这些人“想办法”解决“后顾之忧”。通过设计激励型的企业年金方案,可以对核心企业员工提供优惠的补充养老保险,从机制上防范“59岁现象”。

  5、打造“长寿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企业家们正在褪去浮躁,追求企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这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企业骨干人员的长期、持续、稳定、积极为企业贡献价值。企业年金是一种长期的福利制度,伴随参与员工终身,可以有效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6、打造“金手铐”,吸引和留住企业核心人才。企业年金是长期的福利制度和激励制度的重要方式。企业核心员工是企业效益的主要创造者。短期的企业福利和激励方式,不利于长期吸引和留住企业核心人才。企业年金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可以达到很大的积累规模,可以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优秀人才。

  7、与职工“金握手”,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年金是按照职工自愿、平等的原则建立的福利制度。可以使全体职工受惠,可以激励员工同心协力,同心同德,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8、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业绩目标、人力资源目标,都可以通过企业年金计划的设计,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9、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欧美国家的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我国已经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也有两万多家,而且各地正有成批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已经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必然对人才有更大的吸引力。而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必然在薪酬激励上,与已经建立企业年金的同行业和同地域的企业相比,薪酬激励上处于劣势,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就处于劣势,这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和劣势的一个因素。

  10、为职工谋福利。中国企业年金制度是全球先进企业养老金理论和实践优先成功的结晶。提供现代化、资本化、市场化的信托-委托机制,可以安全、有效的为职工提供个人所有的保持养老福利。

  11、解决转制职工安置问题。我国大量企业正在进行企业转制。转制当中一个重点、难点工作是转制职工的保障问题。一次性支付转制安置费,企业成本太高、负担太重。而不对转制职工进行合理安置,必然形成企业转制的阻碍。设计有针对性的企业年金方案,可以合理解决转制职工的安置,支持和促进企业的发展。

  12、企业和职工共同分担职工养老责任,实现雇主与雇员双赢。企业年金的缴费一般由企业和职工共同出资,原则上是对等出资。这样,在职工补充养老方面,企业承担了一半的出资,对参与企业年金的职工是一种激励和优惠。对于企业来说,职工承担了一半的企业年金缴费,减轻了企业的补充养老保险负担。

  13、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危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养老负担越来越严重。而且中国的老龄化发生在中国家庭并没有进入富裕阶段。职工老年退休收入保障受到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建立积累制、基金制、个人所有的企业年金,是应对老龄化危机的科学办法。

  14、应对中国4-2-1人口赡养结构的挑战。中国在上世纪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中国形成4-2-1的家庭人口赡养结构。这种特殊的家庭人口赡养结构,使家庭冀望后代成年后扶养上一代,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职工只有提前依靠自我积累,实现自我保障。

  15、协同中国乃至全球的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全球包括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养老金制度的“革命”。大趋势是放弃国家在养老上承担全部责任的方法,传统的基本养老保险现收现付的方式不可能应对老龄化,很容易出现养老保险巨额空帐运行。只能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个人分担养老责任的多支柱体制,发展企业年金这个企业养老的第二支柱。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体制在全球都遇到了空前的挑战。中国正在改革传统的养老保险体制,推行部分积累、做实个人账户、大力发展企业年金的制度。国务院积极支持企业年金的发展,国家有关部委出台了企业年金的系列法规,大部分省市地方政府对企业年金给予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

  独家声明: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中国养老金网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中国养老金网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致电:(86-10)82628888转5173联系。报刊发表须取得中国养老金网杨老金、邹照洪的许可。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2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