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欲壑难填基金公司MBO胎动 金钱激励不是万能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08:39 每日经济新闻

  祁和忠

  基金公司管理层收购(MBO)渐行渐近。《每日经济新闻》近日获悉,深圳某老牌基金公司已为MBO作出周密安排,并成立了由管理层控股、专门用于收购基金公司股权的壳公司。由于该公司每年管理费收入有两三亿元,对于其管理层来说,MBO的意义非同小可,可谓“万贯财产,只欠临门一脚”。

  基金高管现有激励已很不错

  日前,为解决基金人才流动过于频繁的问题,管理层召集了13家基金公司开会,探讨基金公司股权激励问题,但与会各方意见不一。有关人士认为,“现在上市公司都可以搞股权激励了,基金公司为什么不能搞?基金法已准许民营企业投资基金公司,民营可以,为什么基金公司的内部员工就不可以?”

  现在一些老牌基金公司的问题恰恰不是激励不足,而是激励过度。据悉,部分基金公司高管的年薪已达三四百万元,个别甚至达到千万元之高。然而在市场化服务、专业化投资水平方面,这些高管们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但其薪资早已与国际接轨。

  金钱激励不是万能的

  正如对于一个饥饿的人的来说,第一片面包的价值最大,第二块和其后更多块面包的效用递减,太多的金钱激励,就如同将太多的面包赏给一个早已吃饱的人,不但没有激励的效果,反而让其淫欲之心日益见长。

  以鹏华基金公司前副董事长员瑞恒为例,鹏华基金公司给予此人的物质激励不可谓不丰厚,但其所作所为却令人侧目:一是利用职务之便,成立自己的公司,进行资本运作,牟取私利;二是将自己的一名女部下包为二奶,非婚生子;三是以考察的名义,多次出国,游山玩水。

  正如足球队员的高收入未能令中国足球冲出亚洲一样,基金业过度的物质激励只会消磨人的斗志,令其死于安乐。近两年,一些物质待遇相对低一些的基金公司开始脱颖而出,而工资、奖金、福利等都很高的基金公司却在走下坡路,也说明金钱激励不是万能的。

  MBO需要透明与规范

  尽管存在争论与分歧,但基金公司MBO的破笼而出也只是时间问题。鉴于基金公司MBO关系到数额巨大的国资安全,以及广大基金持有人的切身利益,有关职能部门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以慎重的态度予以对待。

  首先,基金公司MBO需要透明化。目前,基金公司只公布旗下基金的财务报表,并不公开基金公司自身的财务报表,造成基金公司经营管理的不透明。个别基金公司为了股东的利益或管理层自身的利益,盲目扩大基金规模,并不惜损害投资者利益。对于这类公司,管理层在进行MBO时,就应对基金公司的财务状况、管理层出价的公允性等予以披露,以保证交易的公正性,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这类公司在MBO后片面追求股东方的利益。第二,基金公司MBO需要规范先行。不可否认的是,基金仍是一个具有垄断性的行业,特别是一些老公司凭借旗下

封闭式基金,至今一直在坐享垄断利润。虽然部分公司有很强的MBO冲动,但这不应成为仓促上马、暗箱操作的理由。即使是试点,也应先对试点公司的选择标准、选择程序、MBO的定价方法等予以详细规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8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