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基金业应着力差异化服务投资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8:52 中国经济时报 | |||||||||
记者 唐玮 龙昊 北京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6月20日在“中国基金创新营销论坛”上表示,证监会近日将对第一家QDII进行评审,QDII即将浮出水面。 针对目前国内基金发行陷入“首发—赎回—新发”怪圈,巴曙松提出三点建议:基金公司的产品设计应该由理念驱动转变成市场驱动;要为投资者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基金的营销可以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产业,通过费率环节的设计,尤其是适当提高销售环节的
巴曙松表示,如何迅速提高开放式基金的销售量和增加开放式基金的需求,已成为影响我国开放式基金能否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国开放式基金在迅速扩容的同时,也暴露了其在营销过程中的种种弊端。他认为,基金公司的营销正在面临一个大的转型,原来基金公司的产品设计属于理念驱动,现今应该转变成为市场驱动,对基金产品的把握能力和识别能力应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巴曙松称,目前,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如何放宽基金公司的专户理财业务,以及正在研究的私募基金合法化、企业年金等,都加大了基金公司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可能性。“大部分基金的客户,仍是机构投资者占主导。所以基金公司应该针对基金持有人,对其进行特定营销。仅仅是专户理财,就会导致现有基金公司规模排行榜的重新洗牌。”他认为,基金公司需要考虑的是,现有的机构投资者如何从共同基金中平滑地过渡到专户理财中。 巴曙松认为私募基金应该规范化、透明化。“私募基金始终在灰色地带对市场是不利的,因为私募基金在今年波澜壮阔的市场行情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投资理念、投资风格迥异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理念,也迥异于QFII的风格,并且其在市场上客观存在,故与其回避私募基金不如正视它。”他建议,应该通过设定一个合理的门槛将其合法化,且只有让私募基金浮出水面,才可能形成良性竞争。同时,也可让一部分有高风险高收益偏好的投资者从共同基金里面“蒸发”出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