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转型拉开基改序幕 专家建议改为股票型基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13:34 证券日报 | |||||||||
□ 本报记者 秦炜 上周末,华夏基金公司基金兴业(资讯 行情 论坛)的转型方案说明书正式公布。从6月14日开始,基金兴业停牌一个月。作为首只到期的封闭式基金,他的“后事”安排早已引起业界,尤其是关心封闭式基金出路人士的关注。基金兴业以“平稳转型、共创多赢”为指导思路的转型方案拉开了基改序幕。尽管监管部门至今未作任何表态,业界议论还是在升温。
胡立峰:基改类似股改,意义重大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胡立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基改与股改相类似,意义重大。封闭式基金的转型改革是2006年甚至延伸到2007年基金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是平衡封闭式基金持有人和管理人利益的过程,也是封闭式基金持有人利益得到重大保护的过程。 胡立峰认为,基金兴业的转型方案是一份平稳、多赢的“封转开”方案,除了“对原持有人在短期之内赎回收取较高赎回费”的规定,可能使部分持有人有些争议之外,其余的条款还是相当不错的。做为第一只封转开试点的基金,经过各方努力拿出这样的转型方案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人们大可不必拘泥于细节问题,而更应着眼于大趋势大格局的把握,充分认识到基改对于基金行业发展的正面意义,认识到转型给行业带来的正面意义,认识到基金行业借此机遇着力创新发展的强烈愿望,抓住机会积极参与“基改”行情。 对于封转开后的赎回问题,胡立峰认为在大牛市背景下把封转开赎回问题无限放大没有必要。把封转开的赎回问题扩大化,反而不利于封转开进程的创新发展,徒然丧失借助封转开赢得创造性发展的机会。 胡立峰建议,基金管理公司还是应当保留封闭式基金激进投资运作特点,不要理会所谓赎回的压力。随着股改的成功推进,A股市场的长期大牛市格局已经悄然构筑,封闭式基金持有的优质股票筹码根本没必要担心流动性问题。今年第一季度,开放式基金被净赎回500亿元,市场照样接走了开放式基金的全部抛盘,大盘居然从1300点上涨到1600点。今年以来开放式基金股票基金发行异常火爆,动辄上百亿规模。如果把5亿-10亿规模的封闭式转为开放式基金,很有可能规模不减少反而大幅度增长。 胡立峰主张把剩余的53只封闭式基金改造成标准意义上的股票型基金,保持封闭式基金的投资组合特征,不要过早改变投资组合特征,不要把赎回当作洪水猛兽,为了应付赎回而导致基金投资组合运作变形。如果是业绩优异的封闭式基金,市场更希望其保持并坚持股票型基金的特点,保留较高的股票仓位,即便是打开申购赎回,净申购的资金也会蜂拥而入。相反如果早早地把仓位调低了,改变为一只债券型基金或混合基金中的偏债基金,正是因为股性不存在,投资人反而会巨额赎回。 胡立峰说,基金行业不应受制于赎回的顾虑,而是要放开手脚,坚持封闭式基金的特点,大胆创新,甚至把80%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保持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基金特征,努力追求卓越的投资业绩。 王连洲:“封转开”合投资者意愿 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首任组长王连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封转开是大势所趋,在处理封闭式基金出路的三个选择中,选择封转开符合大多数投资者的意愿。现在市场好了,也已经为封闭式基金准备了合适的环境和条件,恰逢基金兴业即将到期,推开试点,为封闭式基金转型改革探路,正是一个大好时机。” 至于是到期逐家转好,还是54只封闭式基金全面铺开好,王连洲认为,如果像股改一样,一下子全面铺开,这也未尝不可,但是监管部门应该会小心谨慎操作,先试点,摸清出可能会存在的问题,等到成熟的时候再铺开,这样也是科学的做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