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货币市场基金 > 正文
 

货币市场基金遭遇成长烦恼 负收益折射行业困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00:53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齐轶

  一直被认为是“包赚不赔”的货币市场基金相继出现单日净值收益告“负”情况,这在其历史上尚属首次。

  专业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当日收益亏损有两个可能:一种是为应付大规模赎回在
当日卖券过程中出现亏损;另一种是净值负的偏离度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即需要把浮动亏损调整为实际亏损。

  负收益折射行业困境

  倘若是一家公司的偶然性操作失误造成“负”收益本不足为虑,但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知情人士从最近监管部门召开的

货币市场基金讨论会上了解到,目前有20多家基金公司旗下货币市场基金净值的偏离度为负。

  目前,货币市场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的计价方法,同时需参照市场价格确定“影子价格”。偏离度为负即表示持有证券的市场价格低于其成本。而根据相关规定,按“影子定价法”与“摊余成本法”确定的基金资产净值的偏离度超过0.25%时需进行调整,也就是说20多只货币市场基金存在净值下调的可能。

  2003年年底成立的货币市场基金发展至今可谓顺风顺水,其规模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壮大到1800亿元,占据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成为基金市场第一大投资品种。

  今时今日,货币市场基金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利率进入上升通道,央行票据利率自去年最低点的1.31%一路飙升到现在的2.4%,货币市场基金年化收益率逐步递减,从去年的2.8%的高点下降到现在1.8%的平均水平。

  更为严峻的是,各方面信息显示,利率仍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流动性风险与利率风险几乎是如影随形。

  对货币市场基金而言,流动性风险包括货币市场上的流动性风险和自身流动性管理的风险。

  货币市场基金的主要“战场”为银行间市场,在我国,银行间市场的交易主体比较单一,当利率变动时,交易主体操作的同向性非常明显:当利率下降时,买盘会非常踊跃,而卖方惜售心理突出;而当利率上升时,卖券就会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卖券会在原有的市场利率水平上加上一个折价。

  

股票市场好转和新股申购,对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缩减起着“釜底抽薪”的作用。“牛市提供了更好的赚钱机会,追求收益率的老百姓跑了;打新股的机会使得将货币市场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机构也跑了。”一位货币市场基金经理如是说。

  此外,行至半年末,货币市场基金都会面临一个惯性赎回,这也让货币市场基金痛感“屋漏偏逢连夜雨”。

  几乎所有的货币市场基金都在遭遇大规模赎回。研究人士表示,近期货币市场基金总体上的赎回数量保守估计也在20%以上,一些公司可能30%—40%的赎回也不稀奇。按一季度末货币市场基金总规模计算,20%的赎回量意味着从货币市场基金流出的资金大约在360亿左右。

  基金公司如何应对?

  少数基金出现的“负收益”现象是否会演化为整个货币市场基金的趋势?

  “随着利率的上升和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的减少,货币市场基金出现负收益的可能性在增加。”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但他认为出现大问题的可能性还不太大,“从国外的教训看,货币市场基金出问题都是在利率暴升、市场流动性剧紧的情况下出现的。而国内的利率变动,还是处在一个缓慢攀升的过程中。”

  目前的利率变化对货币市场基金的冲击程度也会不尽相同,上述人士表示,那些规模较大的基金受冲击程度可能相对较轻,而规模小的基金则面临更大挑战。此外,货币市场基金的客户结构也很重要,客户中机构越多,短期内面临的冲击越大。

  陆续卖券“腾头寸”已是货币市场基金经理们目前最为重要且频繁的“功课”。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有经验的基金经理在今年年初就开始做相关准备,试图通过大幅缩短久期来规避利率风险。如抛出大量久期较长的债券,转换成超短期债券或银行六日通知存款。

  5月份以来,不少基金更是不断变现。据记者了解,一只大型货币市场基金已经腾出了上百亿的现金以应付可能出现的赎回。此外,还有一些基金经理的思路则是始终将收益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根本就不想要那些爱折腾的机构进来。”

  专业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在经过本次“洗礼”后,将进一步还原其现金管理工具的本色。在该人士看来,货币市场基金的目标客户就是活期存款的替代品,而我国居民持有现金的比率还是相当高的。以目前活期

存款利率0.71%(税后)为例,随着流动性的加强,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只要能超过1%,对持有现金的投资者就有吸引力。

  “基金规模缩减到一定程度会进入一个稳定阶段,然后会继续扩大。”上述人士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