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货币市场基金 > 正文
 

货币基金遭遇赎回 持有人机构化问题亟待解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特约记者 麦佳

  货币基金最近有点烦。“机构集中大规模赎回货币基金这还是第一次。有些货币基金机构持有人的比例甚至大到了80%,这样的赎回冲击确实很大。”上海一家基金公司货币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自首只货币市场基金于2003年12月30日成立以来,持有人“机构化”的问题就已经客观存在。

  “机构持有比例过大的弊端现在完全暴露出来了。自货币基金成立以来,新股发行进入前所未有的真空期,而且在2005年货币基金蓬勃发展的阶段,它们面临的是债券市场大牛市,无论基金经理何时建仓,在获得静态组合收益时,后市都有一定的资本利得收益。”这位基金经理说。

  而眼下,市场环境风云变幻,迅速恶化。不仅债市步入漫漫熊途,IPO开闸导致了大量机构资金从货币基金“抽血”进入新股认购环节。

  “中行即将A股发行,促使了市场资金大幅流动,同时也导致了货币基金迎来赎回压力。”上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而不久之前,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将是一个大问题。一纸《关于防范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的提示函》发到基金公司手中,要求货币市场基金、中短债基金防范申购赎回压力和流动性风险。

  事实证明,监管部门的这一提示确实非常必要。因为紧接着,陆续有泰达荷银、易方达等货币基金出现了单日负收益。这样集中地出现货币基金单日收益为负值也是第一次。

  “在

证监会酝酿新股发行的时候,货币基金经理就开始逐渐将手中债券变现应对将要出现的赎回。在赎回量过大无法应对的时候,基金经理无奈只能亏损斩仓,这样一来单日的收益率就会成为负值。频繁有货币基金出现这种情况,正说明了当前货币基金大量被赎回的情况比较严重。规模越大的货币基金现在日子越不好过。”一位货币基金经理说。

  在货币基金的定位上,基金公司一般将其作为“资金的蓄水池”,在股市向好的时候,能将机构大客户转入自身的

股票基金去,在股市风险大时,又可以通过货币基金“保有”原股票基金中的机构资金,获取管理费收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货币基金这种“机构化”的特点在目前IPO开闸阶段成了造成其流动性风险的“桎梏”。

  而监管部门的权威人士也向记者传达了同样的观点:“目前货币基金持有人的结构确实成问题,机构持有人比例偏大,今后要更多地发展个人持有人,稳定规模。不可否认,货币基金行业整体的结构也在向好的方面调整中,对于货币基金的风险控制,托管人向管理层的风险提示也做得很到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