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迟来的QDII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12:59 《华商世界》

  文/孙红伟

  QDII终于来了!

  2006年4月14日凌晨,央行通过其网站公布了QDII放行的消息,公告显示:“……四、拓展境内银行代客外汇境外理财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
资金,在一定程度内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五、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在一定额度内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自有外汇,用于在境外进行的包括股票在内的组合证券投资;六、拓展保险机构境外证券投资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及货币市场工具,购汇额按保险机构总资产的一定比例控制。”

  显然,公告对于银行、保险和基金等

证券经营机构放开了渠道,使之能够在相关条件和管理下,开始有步骤地境外投资。

  从中国金融监管当局放开QFII后,金融业就一直在讨论并盼望着QDII的产生。因为大家都知道,单边或者单向的金融行为在当今的时代,已经不合时宜了,而且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开放事业也很不利。

  那么,为什么我们一直没有开放QDII呢?其实人们都已经注意到,中国的金融改革步伐在最近两三年里突飞猛进,并且坚定地执行了整个改革中也许是最棘手、却又不得不先改的证券市场。

  先天的不足和畸形的发展,给改革带来了难以估计的困难,改不好可能会严重影响金融改革,乃至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所以,在没有绝对把握来控制的时候适当地放开QFII,一方面国内资本市场希望带来增量资金,从而起到增强和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在加速与境外资本接触的过程中,增强有效引导和控制经验,显出中国政府进行金融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但是,在过程中也遇到了由于单边体制带来的麻烦——

人民币升值压力、金融资产的利用效能不高、国际社会的种种不利因素等。那么,为什么选择在此时放开呢?

  证券改革中最艰难的一步——全流通的改革已经基本成功;人民币升值和贸易逆差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热钱和国际压力不断袭来;而单向的体制也使得货币政策的作用大打折扣,所有的一切都表明:放开QDII的时机已经到来。

  事实上,选择在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之际,放开QDII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利于中美两国更为长远的战略意义。同时,在西方复活节之际,可以减轻来自国际炒家的压力,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

  当然,也有专业人士指出,如果能更早一些出现或许不至于如此被动。比如,在人民币升币值等问题上。由于QDII出现在国际炒家已经大规模撤退的时候,那么初期的资本是否会在香港被趁机撤换掉,让中国再次蒙受和B股当年一样的损失和风险等。

  诚然,以上都有可能,但万事开头难,好在我们的开头很好——至少股市没有大跌,至少大家都欢迎,至少国际社会接受并承认了这种善意,而且,中国的金融改革更加势不可当地进行,这,方是我们的大幸。

  (作者为融勤国际中国区总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