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基金克隆潮涌动 > 正文
 

闪闪晨星:基金公司克隆基金 究竟是给谁的奶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 23:47 新浪财经

  闪闪晨星

  近日,一篇关于基金公司克隆发行一只原来的基金的新闻,激起了大家的兴趣,似乎有媒体想将此事件做为另一个金融创新的案例。但笔者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这其中大有文章,基金公司克隆发行原有的基金等于承认自己要圈钱。

  当然,基金公司圈钱和上市公司圈钱不可同日而语,后者圈钱可以做为其直接花费,而前者圈钱只是增加管理的资产多收点管理费。基金公司想多收管理费的想法本无可厚非,但其所找出的理由未免太过功利了,说是“大部分投资人认为1元的基金比2元的基金便宜,更宜销售”,于是想出了这个办法。这相办法看上去是正确的,其实不然,长远看对整个基金行业的发展没起到什么正面作用。

  基金发行是基金公司最关心的事,这么说基金公司也不用反驳;但理想的状况基金公司应该最关心能否为投资人获得收益,事实证明只有长期为投资创造稳定收益的基金公司才能在“长跑”中胜出。美国的情况值得借鉴,想当年Fidelity Magellan Fund发行时不过区区几个M,凭借长期的高回报而吸引了大量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最高时达到过70多个B,近两年因为投资大师P| L的退役而业绩下滑并显示为资产缩水,但就算这样现在还有50个B,这是啥光景。并且,这个例子绝不是特例而是司空见惯。

  “中国不是美国”,很多基金公司的人这么说,顺应投资人的想法也许是上策。但这种想法太过急功近利了吧?基金公司是有责任对投资人进行投资者教育工作的,近8年来,中国的投资人逐渐了解了什么是基金,什么是

开放式基金,并且很多投资人依靠基金赚了钱。当然这个教育的过程是长期的,比如说基金投资人的数量上还少,专业性还不高,一些人将基金当作
股票
来炒。反过来看,只要基金为投资人交出了满意(甚至于惊喜)的回报,投资人是足够聪明的,愿意把钱交给值得依赖的基金公司管理,眼前的案例是上投摩根和广发的两只新基金。当然,再进一步看,在广发策略优选基金的认购上,大部分投资人是不聪明的,因为广发的几只老基金业绩好而信任广发公司是没错的(至少现在看起来),但由此而认为其新基金也值得依赖就是似是而非了,可能去买另外几只老基金是明智的,前三天认购者也还可以的,提前结束公告后面的认购者是不专业的。(具体不展开讨论)

  回过头来再分析克隆这种做法。按现在基金销售情况看,行情好基金回报高,各基金公司的IPO基金都不是很难的事了,只不过是“多和少”的问题。关键是要分析,“多”的为什么多,“少”的怎么样做才能多?明摆着,基金公司老基金业绩好,新基金发行就多;另外一家基金公司(曾在04年创造发行纪录的)今年的新基金发的就不算多,就因为其老基金业绩不足够突出。试问,好的老基金为什么要克隆,其有可靠的业绩跟踪,明明可以通过持续的对投资人服务来吸引更多的资金;不好的老基金又克隆什么?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说说银行,不容否认目前银行里的客户经理真正对基金有专业理解的比例不高,另外渠道的优势地位及靠天吃饭的习惯抑制了银行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的冲动,不论是在熊市还是牛市。韩国的教训值得吸取,弹丸之地竟有多达6、7千只基金,为什么?一只IPO基金发行结束后,基金公司不再持续销售,过一段时间再发一个和它一样的基金(类似克隆),由是基金公司让老基金自生自灭,新基金不断出现,投资人无所适从,最后伤害的是整个行业。

  闪闪晨星的博客

  请点击进入参与讨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0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