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净值触发价格敏感 行情火爆基金也要拆细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05:39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徐国杰 上海报道 随着A股市场行情的持续火爆,不少基金的净值水涨船高,尤其是一些投资能力出众的基金净值突飞猛进,一度站到了2元上方。而在境内不成熟的投资文化背景下,净值高反而成了基金销售的绊脚石,投资者宁愿去选择“便宜”的基金。因此,有基金公司正在考虑如何降低基金净值以吸引投资者的进一步申购,将基金拆细或者叫做拆分销售的做法开始纳入
高处不胜寒 我国证券市场此前曾有过上市公司股本拆细的案例,如在总资本额不变的情况下,1股拆细成10股,股价也进行除权。类似于这种方式,有基金公司正在考虑将旗下高净值基金一份拆成几份,如原先一份净值2元的基金份额可以拆分成两份,净值则为1元,这样原持有人资产并未受损,而每份净值大幅降低,从而有助于吸引投资者申购。这一做法实质上是一些高净值基金面临业绩越好赎回越多这一怪圈下的营销创新尝试。 从去年12月起步这波大行情让所有基金受益匪浅,不少净值原先一直低于面值的基金也终于浮出水面,一些投资能力强的基金更是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半年以来,不少基金的净值增长率超过80%,有基金的净值已经突破2元,创下大陆基金市场的历史新高。 但一些高净值基金在业绩辉煌的背后,也有着说不出的苦闷。有基金自成立以来,业绩一直领先于同行,排名位列前三,但与此对应的却是其规模的不断缩水,赎回率一度高达80%,“业绩越好越赎回”的怪圈在这里体现得非常明显。对于这个现象,基金公司也采取了诸多方法如分红,持续进行投资者教育等等,但其成效还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据一线的销售人员反映,有很多投资者只是出于畏高的心理,宁可去选择那些净值较低甚至亏损的基金,他们的理由是“因为这些基金便宜啊”,“净值都1块6,太贵了”。把基金净值这一体现基金投资能力的数值当成是交易价格来判断过高过低,这种误区在与这些普通投资者的交流中随处可见。业内人士指出,投资者的这种心理,也可以从近期一些新发基金规模远远超过其公司旗下其他老基金看出一斑,投资者既然踊跃认购新发基金,一大原因是该基金公司过往投资业绩出众,但既然如此,完全可以去申购该公司旗下其他基金,在股市走牛过程中,可以更充分享受到上涨的收益,而新基金在建仓期内净值增长率一般难以追上老基金。 触发投资者价格敏感 事实上,基金拆分销售在海外早有先例。据介绍,在海外市场,基金份额拆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而且也不是只有拆分,也有基金份额进行合并的先例。具体而言,即当基金份额净值较高时,采用基金份额拆分的方法;当基金份额净值较低时,采用基金份额合并的方法。资料显示,自1960年以来,基金份额拆分(合并)就已经被许多基金管理公司采用,甚至有多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对旗下基金进行多次拆分(合并)运作。在亚洲,新加坡、香港等市场上就出现过多个基金份额拆分(合并)的案例。 根据海外市场的实践经验,基金份额拆分给投资者的心理暗示作用相当强。通常,投资者特别是许多个人投资者习惯于将“拆分”与“低价”联系在一起。在他们心目中,基金拆分导致的基金净值下降往往被认定为产生了“一个较好的购买时机”。有专家指出,按照购买心理分析,人们在发生购买行为时,更愿意或者说更热衷于花同样的钱获得更多的商品。沃顿商学院曾经对1978年至1993年期间194只进行份额拆分的基金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拆分份额后的基金相对于同等条件、未进行份额拆分的基金而言,在净资产与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上都有显著的增加。 另据了解,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基金份额的拆分在法律上似乎没有什么障碍,存在一些技术性的难题需要解决,如在拆分后净值增长率如何计算,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基准日进行拆分?如果要召开持有人大会,怎么尽快与持有人沟通取得同意?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这一方案能得到获准,那对于基金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基金各类营销创新等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关专题:基金克隆潮涌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