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新基金建仓期须反复调整组合 买现房好过买期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 00:48 中国证券报

  基金销售二次井喷透视系列之三

  本报记者 易非 深圳报道

  在此次基金销售二次井喷中,老百姓爆发出的热情让人瞠目结舌:基金认购一涌而上,老百姓排成长队在银行买基金;前期业绩良好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新基金营销中无论怎样控
制发行规模,提示客户风险,首发规模最后仍然大大超过想象,拣了一个超重的大皮夹子。

  “虽然新基金营销形势喜人,但仍要警惕其中存在的很多非理性行为,这些行为如果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将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最终会伤害基金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多位基金分析人士显得忧心忡忡。

  买“期房”还是买“现房”?

  “新基金如同期房,要过几个月才能住进去,老基金如同现房,内部装修都搞好了,买来就可以住,在这一轮的基金发行井喷行情中,为什么投资者都愿意去买新基金而不愿意去买老基金呢?”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胡立峰向记者表示了他的不解。

  根据相关规定,新的股票方向基金成立时间按惯例须一个月之久,此后进入3个月的建仓期,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新基金的建仓期会拉长到半年。在这段时间内,一般情况下,基金经理会耐心地寻找进场时机。当然如果时机合适,短短几天基金经理就会把仓位建好。此外在建仓期内,基金经理会进行反反复复的组合调整,使投资组合处于最好的进攻状态。

  “这段时间太长了,如同建好房子以后还要再花精力去装修。”胡立峰说。在采访中,胡立峰强调普通投资者应该关注那些过往业绩较好、具有品牌效应的股票方向基金,这些基金的投资业绩充分反映了基金经理的选时与选股,投资组合清晰地表明了基金经理当前的投资思路,投资者随时申购可随时享受到投资组合所带来的收益,无须在漫长的煎熬中去等待新基金开花结果。

  值得普通投资者借鉴的是,买业绩好、投资组合合理的老基金已成为理性机构投资者的主要思路。在最近如火如荼的上涨行情中,一些大机构客户由于及时申购了老的股票方向基金,充分享受到股市上涨所带来的收益。“关键在于很多普通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按照股市思维定势来投资新基金,比如说新股便宜,新股必涨,这些投资者因此更愿意来买1元面值发行的新基金,这种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的做法明显是错误的。”基金业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提出,需要全行业深刻反思的是,中国基金业发展至今,已近八年,为什么这种简单低级的错误认识到今天还甚嚣尘上呢?我们还需要多久,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让老百姓放弃这种错误的认识?

  劝“基民”做基金组合了吗?

  有迹象表明,在火爆的基金二次井喷行情中,基于销售提成等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销售渠道的营销人员对投资者的单只新基金产品认购,几乎是照单全收。

  “这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做投资时都知道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同理,买基金时最好也不要只买一只基金或者一种类型的基金,应该做一个基金产品的投资组合。”胡立峰说,“但是,在广大老百姓正为基金的

理财神话所亢奋而争先恐后地认购新基金产品之时,我们的渠道人员告诫他们要做资产分散配置了吗?”

  在这个问题上,基金分析师们最担心的当属在银行渠道买基金的“基民”们,这部分“基民”也是基金发行二次井喷行情的绝对主力。 因为在券商渠道认购基金的投资者相当部分是炒过股票的,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而在银行渠道买基金的“基民”,大多数是银行的储户转化而来,很多人把基金等同于收益稳定、风险不大的固定收益产品,更有甚者认为银行会保收益,是冲着银行的金字招牌来的,他们不能接受基金净值大幅下跌的现实。

  “一线销售人员应该告诫买基金的投资者做一个基金的组合,不能只买一只基金或单类型的基金产品。”多位基金分析师认为。在他们看来,在熊市中,投资者最好的基金组合是利用资产规模的50%用来申购

货币市场基金,30%用来申购固定收益类基金,20%用来申购股票方向基金;在牛市的时候,可以把这个仓位比例完全调过来,即50%的资产规模用来持有股票方向基金。

  据记者了解,部分渠道的营销人员实际上过去在这个方面犯过错误,让投资者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如2005年在证券市场最低迷时,因为股票型基金不好卖,低风险的货币市场基金更容易为市场所接受,所以很多一线营销人员建议投资者认购货币市场基金等低风险产品,这样上面规定的销售任务是完成了,但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者大多数却没有享受到此轮股市飚升的收益,实际上是完全踏空了。

  “如果当时劝投资者做一个基金的组合就可以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深圳某基金分析师表示,现在A股市场虽然火爆,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劝投资者做一个基金组合的配置,来防止此类错误的发生,当然这一次基金组合的重点正好与上次相反,是要劝投资者适当买一些货币市场基金等低风险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股市下跌的风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