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金花归来并非机缘巧合 周期复辟基金重仓股暴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 05:45 中国证券报

  春耕

  今年以来,随着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基金重仓股的相继暴涨,多数开放式基金均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毫无疑问,本次基金重仓股的集体暴涨,已经刷新了2003~2004年“五朵金花”时期的辉煌。那么,在近期政府紧缩信号再次出现的时候,本次基金重仓股的集体上涨是否又会重蹈2004年3月份的后辙呢?在基金投资人纷纷额首相庆的时候,对基金重仓
股集体暴涨背后的深层解释就显得尤为必要。

  金花归来不是机缘巧合

  机械、汽车、钢铁、石化、电力、有色金属、煤炭等周期性股票都曾经在2003~2004年期间被各类基金所疯狂追逐,但随着

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在2004年~2005年这类股票均重新跌入了谷底。

  2006年,除了汽车、钢铁、电力等板块的股票仍然处于谷底徘徊之外,其它周期性板块均已经在最近3~4个月内重新恢复升势,甚至迭创新高,只不过这类股票的本次上涨顶着另外一些不同的“光环”:石化板块以私有化作为推动力,无论是上海石化、扬子石化,还是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其股价都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2004年3月宏观调控之前所创下的股价高点。有色金属则以吸收全球过剩流动性为推动力,在全球期货价格高涨的推动下,相关股票均创出了历史新高,甚至部分需求总量极小的稀有金属类别也同样受到了资金的大力追捧。煤炭板块则因煤价始终在高位运行,股价也重新调头向上,逼近甚至超过历史高点。机械板块则怀着“先进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憧憬,在外资并购的推动下,出现了持续大幅飙升行情。最具戏剧情节的事实是,房地产虽然是前轮宏观调控重点打击的对象,但房地产股票不仅没有下跌,而且迭创新高,在今年整个房地产板块甚至出现了星火燎原、全面暴涨的态势。总体来看,除了目前刚刚启动的汽车、蠢蠢欲动的钢铁之外,几乎所有的昔日金花都已经恢复了昔日的容颜。

  但是,在支撑股价上涨的众多“机缘巧合”的不同理由的背后,最终的归宿都还需体现在一脉相承的“业绩可持续增长”之上,否则无异于缔造了另外一次股价泡沫。站在十字路口,各类“机缘巧合”的解释最终只能将股市重新推向终点;相反,只有“一脉相承”的解释能够真正确立,股市才有可能重新站在一个无限光明的起点之上。

  新一轮投资周期已经启动

  从宏观层面而言,各类周期性股票能否持续走强,需要投资者对本轮经济周期进行一番新的审视。去年年底国家统计局对GDP的重估带来了极大的市场震撼,一夜之间投资者似乎对曾经的投资过热不再那么担心与恐惧。在十一五规划的首年,各地政府主导的投资热情再次被点燃。因此,2006年一季度各类周期性股票重新走强,实质上也暗合了投资者对新一轮经济周期(投资周期)的美好预期。

  但是,面对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提速,信贷增长异乎寻常,政府再次提出“加强固定资产调控”和“控制货币信贷发放”的紧缩措施,市场出现大幅振荡,明显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那么,即将到来的紧缩政策是否会导致新一轮股市衰退呢?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首先,政府投资具备刚性特征,其投资规模一般而言只会扩大而很难压缩,这部分需求还将会持续增加;其次,全球市场充沛的流动性,加上人民币长期升值预期以及国内较低的利率环境,决定了银行储贷压力巨大,银行更愿意持有资产或者高利息债权,而不愿持有过多现金沉淀,因此信贷规模不会出现大幅的衰退;第三,当前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明显强于商品属性,控制土地供应已经被经验证明很难对房地产市场奏效;第四,钢铁、电力、煤炭等行业的过剩产能急需在未来两年得到有效消化,这三大行业都是大型国有企业所主导,政府很难在未来两年继续大幅打压需求,漠视过剩。

  总体来看,笔者认为新一轮投资周期已经启动,政府可能出台的紧缩性政策最多起到警示作用,不会妨碍到有效投资的持续增长。从这个角度而言,周期性股票在经历了年初的上升之后,未来将逐步迎来可持续的业绩增长支撑股价持续上升的阶段,中国经济的长投资周期也将迅速消化钢铁、电力等行业的阶段性过剩,这类股票的春天将比投资者所预期的时间来得更早。

  牛市回头提供难得机会

  对宏观紧缩的担忧,对新老划断和股市扩容的恐惧将带来未来中短期股市显著的调整空间,包括基金在内的各类机构投资者的主动获利回吐也将给市场带来沉重的抛压。

  从短期来看,下阶段出现阶段性调整可能性越来越大,尤其是“信贷紧缩政策”实施之后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及预期效应,与资金供应密切相关的房地产金融板块短期之内已经很难走出持续飙升行情;而有色金属板块则因全球加息因素所带来的期货价格动荡而难以有持续表现。在股改即将在年中逐步谢幕的背景下,可供炒作的题材股也已经越来越少,其所形成的板块赚钱效应也将逐步消退。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笔者对基金重仓股的跟踪显示出这样一个确定的事实:2004年3月的宏观调控对股市造成的阴影已经成为了历史,相关周期性股票迭创新高并不仅仅来自于投机性冲动,而更可能是意味着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的开始。从旧的政策效应出发,部分投资者也许会大幅抛空相关周期性股票。但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保守型投资者恰恰迎来了更加确定的买入时机。在不久的将来,投资者可以看到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很可能就是,周期性股票的业绩持续上涨再次推动股价的上涨。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两年投资者将遭遇诸多意想不到的“拐点”:投资者将可能面临着经济周期重新向上的拐点;资金短暂流出后重新持续大规模流入的拐点;过剩产能行业产能利用率重新上升的拐点。当周期因素不会变得更坏而无需恐惧的时候,当局部政策紧缩(即使是像美国那样的连续货币紧缩)都已经无碍全球资金流动性泛滥的时候,还有什么样的资产不可以买,还有什么样的资产不值得长期持有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4,7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