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老总年薪突破千万 基金患上规模崇拜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 09:43 每日经济新闻 | |||||||||
祁和忠 成立于去年10月之前的基金管理公司共49家,全年管理费收入总额达42亿元,每家平均收入超过8571万元,约占基金管理公司平均注册资本1.17亿元的73%。这说明基金业仍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同时,前10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63%的资产,瓜分了57%的管理费。这又说明这是一个过早出现垄断苗头的行业。
在赚进越来越多的巨额管理费之后,对于一些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管们来说,钱早已成为一个多几个零还是少几个零的数字符号。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深圳某基金管理公司的老总去年的年收入已突破1000万元。 总经理收入突破1000万元 据了解,该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的收入属行业内的最高水平。从全行业范围来看,由于管理资产规模、股东背景等的不同,各家基金管理公司高管收入的水平相差甚大。 一些老基金管理公司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的年收入会达到三四百万元。 以鹏华为例,去年该公司管理费收入1.25亿元,居第14名。无论从管理资产规模还是基金业绩表现来看,该公司都比较一般。但该公司前副董事长员瑞恒病休在家一年期间还多领取182万元工资福利收入,报销20万元个人因私消费费用。该公司开支之奢侈及内部管理之混乱由此可见一斑。 但也有例外,如上海某“老十家”之一的基金管理公司,其管理费收入与鹏华差不多,而董事长年收入为30多万元,总经理收入为80多万元。新基金管理公司中,中资公司往往因规模小、管理费收入少等原因,三四十万元的也很正常。 基金经理年收入30万至50万元 与总经理相比,基金经理的薪资相对要低得多,因为基金经理一般并不属于公司高管之列。“我们只是公司的一个普通员工。”一位与记者熟识的基金经理说,通常情况下,基金经理的年薪在30万元至50万元,也有些小公司的基金经理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基金经理与交易员非常紧缺。基金经理虽然属于高收入群体,但工作压力大、培养成本高。近年来,券商开始东山再起,券商委托理财业务监管环境宽松,销售产品甚至可以公然宣传预期收益率,投资经理收入高于基金经理,因此基金业在与券商、银行竞争人才时已不占优势。他担心,如果基金经理的薪酬失去竞争力,基金业的人才很快会向券商或私募基金回流。 部分基金管理公司的业绩考核制度不够合理。例如,一些基金经理年薪中有60%是浮动薪酬,主要与当年业绩挂钩,基金经理承受着巨大的短期业绩考核压力。在美国,基金经理的浮动薪酬一般为6至9个月的月薪,所占比例要小得多,同时具体考核要看3年的投资业绩。 基金患上“规模崇拜症” 去年12月初,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在深圳指出,基金业存在浮躁。4个多月来,《每日经济新闻》对基金业进行了广泛走访,发现基金浮躁的一个最突出表现是对基金规模的追求而不是基金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年轻的中国基金业已过早地患上“规模崇拜症”。 一位专家介绍,国内新基金可以在首发期内募集到几十亿元,2004年曾创出超过百亿元的纪录。这在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是不可想像的,但有些基金公司还是不满足。 基金之所以如此迷恋规模,主要是由于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与规模正相关。基金规模做大后,公司高管就可迅速致富,这无疑比做百年老店要快得多。这种希望赚大钱、赚快钱、最好一夜暴富的心理,助长了少数公司片面追求规模以至越界行走。 个别基金管理公司屡次涉嫌违规,货币市场基金高收益率来源不明问题一直成谜。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虚高能吸引大量投资者申购,规模撑大后其管理费收入也相当不菲。但不规范操作的隐患巨大,一旦未来利率剧烈波动或货币市场基金遭遇大规模赎回,就会给整个货币市场以至金融市场带来流动性风险。届时,始作俑者可以怀揣高薪后拍屁股走人,大量投资者将面临被套牢或资产缩水风险。 对于基金管理公司涉嫌违规问题,某职能部门负责人曾公开表态,如果媒体掌握到基金管理公司的违规证据,将一查到底。其态度之坚决令人折服,但将取证责任推给媒体的逻辑却值得商榷。况且个别基金公司涉嫌违规问题已多次见诸报端,部分事实并不复杂。 当然,恪守职业操守者也不在少数。一家基金公司老总说:“我们不能接受不规范的操作,所以坚决没有这样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