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美晨星创始人认为中国基金市场处于大增长前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 07:4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美晨星公司创始人曼斯威托认为,中国基金市场目前状况和20年前美国基金市场迅速发展前夕的状态非常相似

  □本报记者 周宏

  “中国基金市场目前的状况和20年前美国基金市场迅速发展前夕的状态非常相似。考
虑到这点,我认为中国基金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极为巨大。”晨星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曼斯威托日前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发表了上述观点。

  曼斯威托表示,中国基金业和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基金业有以下几个方面非常接近。

  首先,两者资产规模比较相近。截至2005年末,中国基金业的总资产规模是608亿美元,而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共同基金业的管理规模也不过是几百亿美元的样子,两个市场规模均处于1000亿美元之下。不过,在经历了80年代的快速发展后,美国基金在80年代末期达到7000亿美元,并在90年代超过4万亿的资产管理规模。

  其次,目前共同基金在中国只是少数家庭才会拥有的资产(基金2005年报显示,

开放式基金的持有人总数为证券市场投资者总数的10%),这和美国基金业当初的状况也非常类似。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投资基金的家庭远远不足总家庭数的10%,而在经历了大发展后,这个比例现在已经高达50%

  其三,当时美国债券市场的利率水平远远高于银行储蓄利率,这促使大批的银行储蓄客户投资美国的

货币市场基金,迈出基金投资的第一步。而如今,这个效应同样在中国出现,货币基金在中国市场相当受欢迎,并占据中国基金市场的半壁江山。大批的货币基金持有人将成为未来基金市场高速发展的基石。

  其四,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牛市对于基金市场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股票市场会使得基金的盈利效应扩大化,会吸引投资者成批流入。如果中国在未来出现牛市,可以预见这个效应同样会出现。

  曼斯威托还表示,基金业真正的大发展除了税收、市场等环境因素以外,基金业自身的努力同样重要。美国基金市场的历史经验显示,以下几点值得年轻的中国基金业在未来发展中予以关注。一是基金的品牌效应会很大程度决定一个基金公司乃至整个基金业的发展速度,一个具备持续业绩的名牌基金、一个像彼得林奇这样的明星基金经理,对于整个基金业的发展都是具有非常大的号召作用的。二是货币市场基金等低风险产品尤其值得基金业予以重视,大部分投资者的基金投资生涯起步于此。三是客观的基金第三方包括基金销售、服务、评价等机构的发展对于基金业的发展同样有意义,投资者需要客观、可信、周到的基金服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4,7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