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基金借伊朗核问题发力推升油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 19:36 证券日报

  2006年2月中旬,随着欧盟与伊朗关于停止铀浓缩活动的谈判破裂,国际原油价格开始触底回升。进入3月中旬以来,伊朗核问题有可能进一步激化加深了国际社会对全球原油供应的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基金一改之前高位翻空的操作,迅速增持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多头头寸,从而使价格快速回升到66美元/桶之上。

  伊朗核问题引发油价飞涨

  从表面上看,由伊朗核问题紧张所带来的对供应的担忧是引发近期国际原油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的确,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中第二大产油国及世界第四大产油国,伊朗250万桶的日原油出口量能否保证正常输出直接关系到全球原油供给与消费能否实现平衡的问题。在伊朗核问题出现之后,美、英等国一直在呼吁联合国对伊朗进行制裁,甚至威胁使用武力来解决伊朗核问题。而伊朗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非常强硬的:在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3月29日下午就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声明草案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呼吁伊朗停止一切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后,伊朗再次声称决不放弃铀浓缩活动。

  如果伊朗因为核问题而受到联合国的经济制裁甚至爆发战争,伊朗的原油输出完全中断是几乎可以确定的。这也就意味着全球日原油供应量将直接减少250万桶。同时,由于伊朗控制着供油战略要道霍尔木兹海峡,全球间接损失的原油供应量将远远超出目前的想象。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全球油市神经对伊朗核问题一直处于相当敏感的状态,原本处于牛市中的国际原油价格很可能因为伊朗核问题的进一步升级而继续走高。据有关组织预测,如果国际原油日供应量减少50万桶,则油价很可能上升到100美元/桶。

  不过,伊朗核问题的出现并不是造成

国际油价飞涨的全部原因。客观的说,伊朗核问题只能算作油价上涨的一个诱因而已。首先,目前全球原油储备并不缺乏。美国和国际能源署其他成员国的应急库存总量为14.8亿桶,相当于伊朗出口石油600天的总量。即使伊朗爆发战争也不会马上造成国际原油供应的吃紧;其次,OPEC组织其他国家完全有能力将每日原油产量提高150万桶。尽管产量提高的数量仍小于伊朗原油出口量,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国际原油供应短缺局面,国际原油供应应该不会长期处于供应短缺状态。

  投资基金大举炒做油价

  更为关键的是,目前的原油价格并不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投资基金对原油价格的大举炒做才是造成油价飞涨的根本所在。2002年以来,在低利率环境下迅速膨胀的国际投机资本因为追求高额利润和对冲风险的需要而大举进军商品期货市场,在供应紧张的大背景下全线做多。2005年中期之后,尽管油价已经超越了供应紧张所支持的高点,但基金因为赢利的需要并没有停止对油价的炒做,美国飓风、冬季用油高峰、伊朗核问题先后成为基金炒做的题材。在基金全力推动下,国际油价一路飙升,最终达到70美元/桶的新高点,较1999年时的10.30美元/桶上升600%以上!

  在伊朗核问题爆发之前,国际油价已经因为库存增加等因素开始走下坡路,由70.90美元/桶逐步下跌到55.40美元/桶。相应的,国际基金在

原油期货市场的持仓也已经由净多状态转为净空。但是,伊朗核问题的爆发使国际原油市场再度出现对供应短缺的担忧,也使敏锐的基金找到了新的炒做题材。基金马上开始减持其空头头寸,并增加其多头持仓。以3月24日公布的CFTC持仓报告为例,基金在原油品种上的净持仓虽然仍表现为净空,但是数量只有6337张,基本接近平衡水平。而该周净空持仓减少数量为8921手,已经大于净空持仓的总量。如果基金继续平空建多操作,我们很可能在本周的报告中看到基金重新回到了净多状态。与基金的这种变化相对应,油价也在短短30个交易日内回到66美元/桶以上。可见,基金的炒做行为才是影响油价的最直接因素。

  伊朗核问题的爆发使基金重新找到了炒做国际油价的题材,基金正是借伊朗核问题发力才得以再度推升油价。如果伊朗核问题进一步激化,我们不能排除油价在基金推动下创出新高的可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