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基金年报揭示淡化大盘看重价值的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 19:31 证券日报

  日前众基金公布了2005年年度报告。由于具体年终组合已经在今年一月中旬公布了,所以重仓股反而不是基金年报的看点,而基金经理们对于未来市场运行的看法,更加受到市场各方的关注 。那么,作为当前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如何看待未来市场的运行呢?如何评价基金经理的判断?年报显示,基金经理对短期市场运行存在严重分歧,有些说要涨、有些说要盘整。但长期看,跌不下去——基本成为共识。笔者认为,由于长期资金最终将战胜短期资金,市场的长期上涨将无可逆转,投资者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完成对优势上市
公司的布局,以应对将来必然到来的价格重估。

  基金经理看法不一

  总体来看,基金经理们多数倾向于以下判断:第一,宏观经济有望软着陆;第二,2006年A股市场投资机会好于2005年;第三,股价市场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剧。基金存在分歧的地方在于,有些基金认为行情已经进入了上升阶段,而部分基金则认为市场仍处在底部夯实的阶段中。

  基金丰和称,从上市公司估值水平看,目前A股公司2005年平均静态市盈率为14.5处于亚洲新兴市场估值水平的低端,若考虑到股改、预期成长等因素,A股市场被明显低估。基金安久也持相对乐观态度,认为A股市场总体已处于安全的投资区域。与H股相比,A股许多优质公司都存在较大的“向上”接轨需求,这也是市场多年调整后的必然结果;“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等制度变革因素必将为上市公司的价值提升带来良好的驱动力,为优秀公司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过,谨慎的基金经理也大有人在。基金兴安认为,在再融资恢复和新老划断的推出的预期下,市场供求关系将面临不确定性。A股市场还处于筑底过程中,由于诸多不确定性的存在,将导致市场呈现震荡走势。国联安德盛小盘表示,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已经在2005年三季度开始进入下降趋势中,2006年可能是盈利下降速度最快的阶段,而在2007年下降速度将放缓并逐步企稳。因此,2006年的市场仍难以步入牛市,“反弹、调整、探底、反弹、夯实长期牛市基础”将贯穿全年。

  解读基金经理心声

  对于基金经理们的观点,笔者做以下解读:

  第一,宏观认识出现大转折。从大的局面来看,基金经理们事实上已经认同宏观环境比他们去年下半年的判断要好的多,这是一个大转折;

  第二,短期运行存在严重分歧。在宏观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出现的“要涨”和“筑底”之争,实际上就是对于短期市场运行的分歧。进一步简单概括就是,基金经理们基本上认同长期看,市场要向上走,但中短期内、也就是年内,部分经理们认为市场将继续上扬,而部分经理们则认为差不多了,盘整是主基调。

  第三,少数经理判断过于草率。“与H股相比,A股许多优质公司都存在较大的”向上“接轨需求”——这一判断是值得商榷的。正确的说法是,少数优势公司存在较大的“向上”接轨的要求,而不是许多。事实上,据笔者的印象,存在这种比价效应的仅有10多只股票。更多的股票事实上仍然存在“向下”的接轨要求。

  长期资金将战胜短期资金

  通过分析市场主要的操作者的心声,对于普通投资者判断未来市场运行是有帮助的。

  首先,跌不下去——基本成为共识。无论看多还是看空者,几乎都仅仅是限于短期市场运行的争论,而不是针对长期市场运行。也就是说,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看涨已经成为共识。

  其次,在看涨成为共识的前提下,短期看跌的破坏力将非常有限,这点应当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正如以往的市场中,看跌成为长期观点时,短期看涨和短期盘整往往会演化成下跌一样,这次短期盘整的判断,会否也出现相反的演化,投资者可以拭目以待。

  第三,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博弈。事实上,最近两个月以来,市场一直在1250点到1300点之间反复盘整。美元加息、日本放弃超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央行存在上调

准备金率等多种负面影响短期市场运行的因素,最终都未能将沪综指杀下1250点,可以看出长期资金进场的坚定态度。也就是说,最近两个月的A股市场,事实上就是处在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投资者的博弈的过程中。基金遭受的400亿元的赎回压力,可能就是被市场长期资金吸纳于无形之中。

  第四,长期资金最终将战胜短期资金。由于人民币的长期升值和

中国经济内生性成长潜力,A股市场相对于其它资本品的较高收益率等因素,A股市场将随着公司业绩提升、以及A股收益率回归到正常水平而出现长期上升。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市场的长期上涨将无可逆转。但是,市场究竟是在今天、还是在明天,抑或在下周、下月开始上涨,这并不值得理性投资者过分关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完成对优势上市公司的布局,以应对将来必然到来的价格重估。(中证投资 徐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