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答案——《21世纪赢基金》办给谁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 21:23 21世纪赢基金 | |||||||||
任志强说他造房子是给富人住,那我们这本小小的印刷品办给谁看呢?寻找答案的过程几乎持续了一年半,但结论仍不如任志强般清晰。 现在的印刷品如洪灾泛滥,稍不留神就会冲得你踪影皆无。避免没顶之灾,决定于你手边的附着物是坚固还是漂浮,决定于你紧或松的附着方式。
基金看起来是一棵逐渐坚硬的树。以资佐证的资料很多:2000年中国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为562亿,2005年底超过5000亿,万亿指日可待;2001年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问世,其后债券基金、指数基金、伞形基金、保本基金、货币基金、LOF、ETF、中短债等产品蜂涌而来。“短短4、5年里,中国基金业不仅成功地让所有世界发达市场的主流基金产品在中国本土落地生根,而且在复杂金融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中,推动了相关产业和交易制度的革新,促进了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的接轨。”(前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祁斌语) 不仅现状喜人,而且生长空间宽阔。有一组来自美国的清晰的数据:据ICI统计,截至2006年1月,美国共同基金规模达91930亿美元,这是美国共同基金历史上总体规模首次超过9万亿;截至2005年10月,5400万美国家庭、9100万个人投资者持有基金,这个数字囊括了一半以上的美国家庭。对中国基金业来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几乎可以说这棵蓬勃的大树就在眼前了,但是且慢。为何说寻找答案的过程那么长,因为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的情绪不断在喜悦与沮丧之间循环。喜悦自不必说,沮丧的原因则是寂寞,你身边触摸过基金的人数远远低于想象,在城市,在大城市,在特大城市具有精英身份的人群中,知晓基金者寥若晨星。还有一组数据,截至2005年6月30日,国内基金投资者中机构和个人的比例为46%与54%,换言之,5000亿的份额中,个人投资者持有不超过3000亿,与近期突破15万亿的银行居民储蓄相比,沮丧的感觉没法不油然而生。 这种沮丧也可以来自基金公司。从最基础的环节说起,比如投资者教育这件无比正确的事情,始终挂在每家公司嘴边,赶英超美教育为先,道理浅显易懂,而现实中呢,有时是知易行难,更多时候恐怕是一头雾水,当然家长里短各有各的难处,但与超常规发展相伴的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往往沦为空气中轻飘飘的一句口号。 注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的现在,我们在喜悦和焦虑中不断尝试,于是在2004年6月有了4个版面的“赢基金”周刊,有了让个人投资者一窥基金公司真相的“现场45小时”,有了环视周遭的“环球基金视野”,有了21世纪报系第一个全国性基金评奖。所幸的是,尝试也渐渐有了越来越多的回应和互动。 于是我们决定将这种尝试放大——就是今天呈现出的这本印刷品。拜众多基金公司建议,仍然保留了原来的名字——《21世纪赢基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