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输送如饮鸩止渴 让持有人赚钱自己才能赚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09:12 中国经济时报 | |||||||||
张东臣 “先让基金持有人赚钱,自己才能赚钱”。按理说,这应该是基金管理公司赚钱的逻辑。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基金公司“诚信经营”、“全力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建
由于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停牌期间提高了对价标准,招行股票和转债复牌后必然会大幅上涨。这对持有大量招行股票和转债的兴业可转债基金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基金净值也会“水涨船高”。此时,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兴业基金管理公司突然发布公告宣称“为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要对兴业可转债基金暂停申购。 笔者最初看到这则公告时,也曾善意地认为这是兴业基金公司的一大“义举”,堪称行业表率。不幸的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兴业基金公司并未做到切实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相反,公司被指为“存在利益输送嫌疑”。 及至兴业基金发布澄清公告,11笔共计4.52亿的巨额申购才被迫公布出来。原来,就在兴业可转债基金暂停申购的前一天,该基金公司的大客户们进行了投机套利。意味深长的是,该事件的被揭源于一位基金评价资深人士对基金业的不信任。在他看来,兴业基金公司这种看似很“高尚”的行为完全不符合当下基金行业的“常理”,背后不可能没有“猫腻”。 为什么原本合乎逻辑的行为反会让人吃惊,被认为是有违其经营本性?这只能说明国内基金业已偏离了其应有的赚钱逻辑。 “人无信不立,店无信莫开”。对基金业来说,信誉更是像生命一样宝贵。因为,基金实际上是一种信托契约,没有诚信,这个行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然而,基金公司的经营者们却似乎看不到这么远。一旦受到眼前现实利益的蛊惑,诚信就被暂时抛到了一边。 “向大股东输送利益,向开放式基金输送利益,向保险资金输送利益,向大客户输送利益……”持有人的利益一次次被牺牲,基金业又有什么理由去责怪“基民”短视、“排名”无情?当下次行业再陷入冷清,公司面临巨额赎回、销售无门时,不如反求诸己吧。 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两的真诚,等于一吨聪明的价格。”基金公司的人员个个高学历、高智商,最不缺的就是聪明。可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聪明者往往也会做出最愚蠢的事。不知基金公司在进行这些利益输送活动时,是否还记得“纸里包不住火”、“诚信乃基金立业之本”这些常识。 利益输送好比饮鸩止渴,路子只会越走越窄。就拿“向大客户输送利益”这事儿来说吧,就真能换来基金规模扩张吗?为此牺牲公司的品牌和形象,值吗?牺牲持有人的利益就是背信弃义、过河拆桥。“今天你可以牺牲他,明天就可以牺牲我。”一旦失去信任,不仅原来的持有人要远离你,就连赚了钱的套利资金也会不相信你。失去品牌和信誉的基金公司终将受到整个市场的唾弃。 正因为在“赚钱逻辑”上出了偏差,兴业基金公司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才让人大跌眼镜。面对来自专业机构和媒体的质疑,公司固然应公开予以澄清,但也大可不必表现出急于“捂盖子”的对立心态,更不必措辞激烈,抓住媒体记者文中的小失误就兴师问罪,这反而给人以避重就轻之感。 古人云:“道吾恶者为吾师,道吾善者为吾贼”。也就是说监督我的人都是爱护我的人,而给我护短的反而是害我的人。君不见,“基金黑幕”被揭后,国内基金业更加规范,理性投资成为主导,很快就迎来了行业发展的“井喷”;君不见,“封闭式基金输送利益”现象陆续被揭后,许多封闭式基金的净值直线上升。所以,对于来自外部的监督,基金公司不必如临大敌、处处设防,而应表现出大度、欢迎的姿态。这样反而能赢得公信力。 总之,只有把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搞清楚基金公司本身的“赚钱逻辑”,这个行业才能有更大发展。华夏基金公司提出的一句口号是“为信任奉献回报”,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为回报争取信任”,倒完全可以作为当下国内基金业奋斗的目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