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私募基金 > 正文
 

私募基金再掀风潮 另类手法迭出名分至今未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16:54 《理财周刊》

  文 本刊记者/冯庆汇

  文前提要:从2005年开始,私募基金中的新生力量开始在证券市场崭露头角。然而和过去“庄股”文化所不同的是,这一轮的私募基金风潮,不乏值得肯定的部分。价值投资、对冲概念、“基金中的基金”甚至是衍生品炒作,陆续在私募基金中露面,多样的手法为市场输入新鲜的血液。而另一方面,法律法规仍然未能给私募基金正名,整个行业良莠不齐,
令投资私募基金的风险同步增加。

  从2005年开始,私募基金中的新生力量开始在证券市场崭露头角。“私募基金阳光化”在多个场合被屡次提及,令私募基金又一次走到聚光灯前。不过,评价依旧是毁誉参半。

  然而和过去“庄股”文化所不同的是,这一轮的私募基金风潮,不乏值得肯定的部分。价值投资、对冲概念、“基金中的基金”甚至是衍生品炒作,陆续在私募基金中露面,多样的手法为市场输入新鲜的血液。而另一方面,法律法规仍然未能给私募基金正名,整个行业良莠不齐,令投资私募基金的风险同步增加。

  就在股市沉寂落寞的2005年,一些私募基金传来的捷报颇令人吃惊。一部分私募基金的年收益率高于40%,超过所有的公募基金。

  私募之潮汹涌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最大的差别在于,私募基金能用你看不懂的方式赚钱,而公募基金却只能进行投资者理解范围之内的投资行为。”对于私募基金,某基金公司人士这样解释。这位浸淫于公募基金行业多年的专业人士坦言,开放式基金属大众理财产品,其“规矩”的复杂性决定了投资人只能享有“适当的收益率”。而私募基金,却如同奔驰的野马,往往跑得飞快,当然同时也难以驾驭。

  私募基金其实并不神秘。所谓的“私募”,只是相对于公开发行的公募基金而言。通常私募基金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募集资金的对象往往是少数的投资者,而且资金门槛通常不低。另外和公募基金不同的是,私募基金对信息披露的要求较为宽松,因而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式更具有隐蔽性和灵活性,获得高回报的机会更大,当然风险也就更高。

  上述人士解释说,“私募基金可以为一个建仓机会等待半年而一直保持空仓,而后再等待半年平仓。私募基金不需要像公募集金那样,随时随地向投资者交代自己的投资行为。这种‘猛虎豺狼’般的方式,一方面意味着巨大的收益,同时也隐藏着极高的风险。”而且私募基金通常在几千万元的资金规模,便于“轻装上阵”,操作起来更为灵活。

  在国外的成熟市场中,私募基金的总量已经超过了100000亿美元,成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重要金融服务内容之一。如巴菲特设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有索罗斯麾下的量子基金等等,都属于私募基金的范畴。

  在中国,私募基金的成长历史污点重重。按照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分类,私募基金的成长历程大致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当前随着股改启动,证券私募基金的资金量,已经占到市场交易资金量的30%到50%,资金的总规模在6000到7000亿元之间,整体规模超过公募基金一倍。

  这些私募基金的主战场大致分布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江苏等地。据某熟悉私募基金人士称,国内当前的格局是“南强北弱”,大部分私募基金聚集于上海和广州,两地的交易量远超其他地区。

  另类手法迭出

  和过去不同的是,最新一轮私募基金的风潮中,比拼的是“新思维”。

  “私募基金就像资本市场里的蚯蚓,哪里有缝隙就往缝隙里钻。最近热火朝天的法人股、封闭式基金,还有商品期货、黄金,甚至是房产投资、风险投资、并购基金、三板市场,哪里有投资机会,哪里就有私募基金的身影。”某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有些私募基金正利用眼下股改的机会,为自己烹饪了一盘“无风险套利”的大餐。据该人士说,上市公司在股改完成后,股东通常会承诺一定的锁定期,在锁定期内不出售股票。但有些法人股股东因为种种原因,急于变现股权。一些私募基金就提前折价收购这些股权。折价的幅度根据企业情况而定,通常在20%到30%的水平。

  等锁定期一过,私募基金就能在市场上将股权变现。“这基本上是无风险套利,一来这些股份未来一定会上市交易,其次在详细的调查之后,可以预期的是,在锁定期内,被收购股权的企业不会发生大的波动。因而,即使到时候股价下跌,亏本的可能性仍旧非常之低。”该人士解释。

  令人吃惊的是,有些私募基金更是引入了国际先进的投资理念。某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的基金主要采用“宏观对冲”法则,利用全球各个金融市场之间运行周期的不同,发现和发掘投资机会,在不同市场中切换。该基金过去一年的收益率不下30%。不过问及细节,这位经理抿嘴一笑,称不能相告。

  除此以外,私募基金专门投资于公募基金的形式,也就是国外俗称的“基金中的基金”,已日渐增多。私募基金设计不同的基金投资组合,用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令上述私募基金经理最为得意的是,他们设计了一个封闭式基金组合,照该人士的话说,“属于无风险套利”。这种产品,颇受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欢迎。

  另外,还有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私募基金,正尝试发放股票抵押贷款获取利润。证券市场中某些希望融资的机构,把股票抵押给私募基金,换取资金,利息通常在8%—10%。私募基金以此赚钱。  

  法律灰色地带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私募基金的名分至今未定。

  尽管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层多次表示将通过法律形式为私募基金正名,但目前为止,私募基金仍处于合法与不合法之间的“灰色地带”,而这一点也直接导致投资者难以保证自己的权益。

  国内现有的法律框架之下,公司自行开办“投资管理”业务并不为法律所禁止,金融机构可以参与,非金融机构同样可以注册申请。而且注册这类公司的资质也并不苛刻,投资管理公司可以管产业投资,也可以管证券投资。不过问题在于,目前由非金融机构发起的私募基金,如果在国内募集资金有“非法集资”之嫌。

  对非金融机构发起的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来说,缺少法律保障可能是最不稳定的因素。“即使基金操盘人向投资者保证本金安全和相当的回报率,并且签订协议。但这种协议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严格而言属于‘无效合同’。若基金出事,或者基金赔了钱,投资者很难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某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该人士说,和过去的券商委托理财比起来,如果是非金融机构发起的私募基金,投资者直接和其签订契约,所面临的风险可能更高。在这些投资管理公司的背后,没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投资者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另一个问题是,目前也没有法规监管私募基金的规范运作。该人士同时表示,“现时中国公募基金的管理尚未完善,监管当局想要监管私募基金恐怕更难。就像美国政府想监管当地的对冲基金,以保障投资者利益一样,执行上很困难。”

  不过私募基金走到阳光下,应为期不远。资深信托专家王连洲认为,从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期的表态看,私募基金的启动似乎令人有了新的希望和预期。他认为,将私募基金合法化、阳光化,主要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也有助于管理层掌握私募基金的流动规律。

  运作模式出新 降低风险

  除了投资者和私募基金管理人之间私下协议的方式之外,私募基金为生存推陈出新,引入了若干新型运作模式,其中最为“热门”的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账户管理,就是客户把自己的账号交给私募基金管理人打理,但是账户仍然在自己名下,投资者可随时察看投资组合。如果初始资金跌破一定百分比,比如10%,客户可以自动终止约定。如果盈利达到一定比率以上,双方就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成。尽管这种方式严格说来不是纯粹的私募基金,不过在过去委托理财的恶名之下,很多公司宁愿采用这样的方式,以较为可控的风险吸引客户。这种模式多半针对老客户,以及某些企业资金。

  第二种方式风险更低一些。通常是私募基金管理人拿出一部分自有资金,和募集到的资金放在一个账户下管理。假设基金募集的规模是2000万元,私募基金出资1000万元,那么私募基金实际参与证券投资的资金就是3000万元,双方设定相应的止损线,如果跌破止损线,基金管理人必须强行平仓或者停止操作,亏损部分由私募基金出资的那1000万元现行赔付。如果盈利,则双方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享收益。

  私募基金这类“以身犯险”的运作方式目前流传甚广。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来说,如果亏本,他们就不得不赔钱。只有绝对盈利,私募基金才能获得收益。这样的激励模式令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不“挖空心思”为盈利而拼搏。

  “和一般开放式基金不同的是,私募基金追求的是绝对收益,而公募基金在评价业绩时,通常和某些业绩基准(benchmark)作比较。”某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业绩比较基准下跌16%,而公募基金单位净值下跌10%,这个业绩就该及格了。但如果私募基金交出这样的成绩单,就是不及格。”

  事实上,早在2004年既有几家信托公司尝试将信托项目嫁接到证券私募基金之中,并为此设计了一系列能够化解私募基金运作风险的模式,目前为止反响不错。

  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阶段

  1、1993~1995年 萌芽阶段 主要形式为券商代客炒股。

  2、1996~1998年 盛行阶段 主要形式为上市公司委托理财。

  3、1999~2000年 盲目发展阶段 民间以各种形式集资炒股。

  4、2001年以后,“阳光代”发展阶段 由合规公司引头,操作手法也由跟庄做股向资金推动和价值发现相结合转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5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