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输送调查结束 鹏华曝公募社保业绩悬殊真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 18:5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李佳 深圳报道 2000年的那场“基金黑幕”粉碎了基金行业畸形的原生业态。此后,基金业在证监会新的监管体系严格监管、小心呵护下,似乎与“利益输送”彻底划清了界限。然而,越是平静的湖面,越易为“一石”激起涟漪无数。
正名 2005年10月,“基金公司利用公募基金为社保基金输送利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第一批参加全国社保理事会两年一度投资业绩考核的6家基金公司——博时、南方、嘉实、鹏华、华夏、长盛成为舆论追逐的热点。 2005年6月,考核定论:6家社保股票组合管理人被分成了三等,排名第一、第二的鹏华和博时分别被追加4.5亿元和3亿元的资金,排名中间的三家被减少管理费和赎回部分资金,而排名垫底的华夏103股票组合被全部赎回。 无巧不成书,社保组合排名前二的两家公司恰恰当年公募股票基金做得不甚理想。于是第一批管理人被卷入了“利益输送”的质疑漩涡。而权威部门表态:将会对此严格调查,如果发现确有违规,会严惩不怠并公之天下。 自2005年8月起,作为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深圳市证监局开始对辖区内基金公司做例行年度现场检查(抽查)。鹏华基金作为被抽查对象,开始接受证监局的全方位检查,而是否涉及“利益输送”也在检查范围之内。 截至日前,检查已经结束,对于检查的结果,深圳市证监局会很快撰写报告上交中国证监会。据记者了解,在这次年度现场检查中,没有基金公司涉及“利用公募基金向社保基金利益输送”。 就萦绕鹏华基金已久的“利益输送嫌疑”问题,其主管投资的副总经理殷克胜首度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 业绩悬殊成因 “我们也不否认在当时的情况下,公募基金业绩确实做得不好。”殷克胜坦言。 “第一,我们的公募基金与社保组合是分开管理的,二者是独立的团队、独立办公室、独立的监察稽核,乃至于独立的交易员。” 他告诉记者,根据投资管理人与社保理事会签订的合同,为避免公募基金和社保组合之间的利益冲突,鹏华在公募基金和社保组合之间设立了严格的防火墙,公募基金的管理由基金管理部进行,而社保组合的管理由机构理财部来进行。 据鹏华公司老员工介绍,鹏华社保104组合的首任基金经理(2003年开始投资)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有丰富的海外学习和投资背景。也就是说,从2003年起,基金公司便把内部最好的资源都配置在社保组合管理上,在另外5家公司,社保组合也同样受到了如此“礼遇”。 “第二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司内部公募基金的管理在2005年以前一直以基金经理小组为主,对基金小组尤其是基金经理个人能力依赖程度较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基金投资业绩的不稳定。而社保组合的管理从一开始就坚持走团队合作的模式,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分工,强调团队内部的沟通与交流,投资业绩较为稳定。”殷克胜说。 鹏华基金机构理财部总监黄钦来时任基金管理部基金经理,他告诉记者,公司当时对这两种投资模式争论很大,并不清楚哪种管理模式更好。 事实证明,社保理事会强调的团队合作的投资管理模式还是比较成功的。 社保理事会较早地将“价值投资”这一理念灌输到管理人整个投资流程中去。在2004年的市场认识下,公募基金还很难在投资中坚持“价值投资”的观念,加之2004年股票市场波动剧烈,两种不同投资方法的不同结果就有了明显的分别。 殷告诉记者,第三个主要原因在于社保与公募间投资风格、资产配置的差异。 自取得社保管理人资格以来,根据社保理事会稳健投资的要求,鹏华社保委托资产一直投资于预期业绩有持续增长的成长性股票,把握时机进行规模资产短期投资的积极配置,并坚持行业分散投资,该投资风格和资产配置适当回避了中国证券市场近四年的下跌趋势。 而对于公募来说,因需要定期公布基金净值和排名,同时面临着较大的赎回压力,加上各公募基金的基金合同都要求偏重投资于某类行业,因此鹏华各公募基金(除指数型基金普丰(资讯 行情 论坛)外)的投资风格曾经都较激进,资产配置上行业集中度较高,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下滑的情况下,欲速则不达,造成2004年第四季度时公司公募基金业绩整体排名靠后。 “社保的经验和公募的教训给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整合理念的契机。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在总结社保团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整合内部投资决策体系和流程,对风险控制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之趋于完善。” 整合的效果颇为明显。据有关报道,鹏华基金2005年社保股票组合投资业绩蝉联第一,年度收益率达到10.17%。 其旗下的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业绩也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2004年鹏华的公募封闭式基金排名在同业中平均处于第三梯队,2005年,除基金普丰年净值增长率跻身第一梯队外,其他几只排名也上升到第二梯队。2006年以来,除一只基金外,其他3只封闭式基金业绩增长均排入同业第一梯队。 交叉交易监管 2005年底,深圳证券信息公司赵迪曾将鹏华旗下社保104股票组合和其“普”字头封闭式基金持仓调整进行过数据分析,发现在2005年第二季度,104组合增仓福耀玻璃(资讯 行情 论坛)(600660.SH)124.99万股,但基金普惠(资讯 行情 论坛)减仓福耀玻璃;104组合增仓包头铝业(资讯 行情 论坛)(600472.SH),而基金普惠、基金普丰减仓包头铝业;104组合减仓美达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000782.SZ)98.96万股,而基金普华(资讯 行情 论坛)对其增仓。在三季度,104组合减仓南海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600323.SH)62.37万股,基金普丰增仓南海发展72.76万股; 104组合增仓双鹭药业(资讯 行情 论坛)(002038.SH)11.27万股,而基金普丰减仓双鹭药业16.75万股;104组合增仓中科三环(资讯 行情 论坛)(000970.SZ),基金普丰减仓中科三环117.73万股。 虽然上述季度交易数据并不能说明反向操作是发生在同一天,但这些反向操作不得不把人紧张的神经牵引到“利益输送”的嫌疑上去。 对于同家公司旗下不同基金在同一天对同只股票反向操作、有买有卖,即“交叉交易”的情况,都要经过公司的事先审批。 “这种情况很少,也比较能让人产生联想,因此审批很严格。如果要做交叉交易,基金经理提出申请,需部门总监批准,再提交分管副总,再提交监察稽核部门审查,一切流程均是电子化记录,细致到命令的下达、批复、完成在几点几分都记录在案,公司所有基金当天买卖股票数量、时间、价位也有记载,并且这种重要资料公司会做好几套备份。”殷克胜介绍。 黄钦来说:“交易需经交易所系统撮合成交,如果在同时报价、完成交易能说有(利益输送)嫌疑。交易所监察部能详细查到这些数据,在监控的同时发现问题也会电话询问和向证监会上报。” 一位熟知两大交易所市场监察运作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与私募基金的倒仓是两个概念。私募基金如果想操控股价,往往会通过在券商开立的成百上千个交易账户上频繁对倒,而按照正常逻辑,这成百上千个账户并不会在所有券商营业部分散,通常集中在几个营业部。因此,通过监控哪些券商的营业部交易频繁来监控这类情况。 而基金又不一样——每家基金公司的每只基金都有机构专用交易席位,并且席位单一固定,只要发生在这个席位的交易,就是该只基金所为。同时,每家基金公司旗下的股票基金数量有限,通常只是个位数,交易所监控起来易如反掌,数据根本无法隐瞒。 “如果开放式基金当天遭遇大量赎回,基金经理必须卖股票来应对,造成当天与社保组合抑或封闭式基金形成反向的交叉交易在所难免。同样,封闭式基金运作与开放式、社保组合也不排除发生交叉交易的情况。”殷克胜进一步解释。 交叉交易底线 “不同基金交叉交易会产生很多种可能。”黄钦来分析。 第一种,买低卖高。如果AB两只基金认为所持C股票目前的价位为“均衡价”,达到公司的估值分析,因此可能会在当天股价波动中,A做出低价买入、B做出高价卖出的决定。 第二种,相同价买卖。基金公司股票投资实际做的是资产配置的投资,单个基金经理根据公司最新做出的资产配置指标来调整个股的仓位,以达到公司的配置目标。例如,资产配置策略要求公司对宝钢(600019.SH)做3%的仓位配置,而此时,公司旗下3只封闭式基金ABC对宝钢的配置分别是5%、3%和0%,则对于A基金来说,应该减持该股,B基金仓位保持不变,C基金则应该增持。因此,难免在同一天出现交叉交易,更无法排除“以相同价格”成交的极端情况。 只要这样的情况“不发生在同一时间就好”,黄钦来说。 第三种,买高卖低。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行为损害了基金净值,但是由于不同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不同,上下午市场信息环境不同,做出这样的决定也符合逻辑。但是这样的情况往往会让人联想到基金在操纵股价,基金经理应该尽量减少、避免。 有基金业人士告诉记者:“基金黑幕时,证监会处罚了某些基金公司不规范的‘对敲’行为。在当时的处罚文件中,这家公司的获罪理由是‘在一分钟之内’发生两笔甚至多笔反向交易。也就是说,虽然监管部门事后并没有明确发文界定利益输送等不规范行为的界限,这样的决定也表示,监管部门认为‘在一分钟之内’的频繁交叉交易是完全冲着操纵市场的目的去的。对于在此时间之外、鲜有发生的交叉交易不认定为违规。” “利益输送的违规成本很大。首先,交易所、公司内部有详细交易资料单据,根本无法隐藏、逃避监管。第二,如果有违规,在交易流程中涉及基金经理、投资总监、分管副总、监察稽核部等,整个公司层面所有人都会受到牵连,承担法律风险。”殷克胜告诉记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