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ETF启动 > 正文
 

深证100ETF到底有多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07:58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易非 李宇 深证报道

  继LOF之后,ETF这种新产品也出现在深交所的创新行列。今日,深交所与易方达基金公司联合推出的易方达深证100指数ETF开始正式发售。

  深证100指数ETF到底有多美?这是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昨日的采访中,记者
发现,证券公司研究人士普遍看好新推出的深证100指数ETF。招商证券金融工程研究员富旭文和黄晓燕指出,ETF产品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在于标的指数的选择,ETF选择标的指数应考虑指数代表性、指数成份股的调整频率、指数知名度、透明度、客观性、指数的类型等,正是从以上指标考量,深证100指数非常适合充当ETF标的指数。以代表性为例,在深市A股中,深证100指数仅用市场五分之一的股票样本,就覆盖了市场一半以上的总市值和流通市值,提供了四到五成以上的流动性,贡献了近七成的股息回报。

  记者采访发现,众多投资者比较关心的还是ETF提供的套利机会,ETF具备的这种套利功能正是其在全球资本市场受宠的原因。由于ETF的管理人作为交易对手随时接受申购赎回,而申购赎回的一篮子

股票可以及时变现,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ETF的内在价值就是对应一篮子股票的市场价值,但是,因为ETF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价格会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从而与净值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离,这种偏离就是ETF的折溢价率。投资者可以利用这种偏离度来进行套利。比如说当ETF二级市场单位价格高于ETF单位净值,投资者就可以通过购买指数成份股组合,并将指数组合转换为ETF,然后在二级市场出售获利。

  有券商研究人士指出,通过对ETF的长期跟踪研究,可以发现在ETF上市初期,ETF的折溢价率比较高,同时套利机会次数比较多,但随着ETF上市时间的延长,这种折溢价率会逐渐降低,基金净值与二级市场交易价格趋于一致,套利机会不断在减少,其主要原因应该归结于投资者对ETF认识的逐步深入。因此部分券商研究人员建议,在100ETF上市初期,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应该准备好套利软件,抓住上市之初有利的投资机会来进行有效套利。

  在深证100ETF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方面,研究人士同时建议,易方达深证100ETF发行采取网上现金认购、网下股票认购和网下现金认购三种方式,目前套在股价历史高位的投资者,可以用深证100指数中的样本股来申购ETF份额,进而分散投资风险。

  深证100ETF入市以后引发的市场变局亦引人关注。

长城
证券
分析师张勇认为,深证100ETF的推出对于深证100指数成分股的股价和流动性将带来一定的影响,不过由于ETF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对于相关个股的影响大小还取决于基金的整体规模,如果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影响将会相对明显。

  今天是深证100指数ETF发行的第一天,它在目前的市场中究竟能发行多少成了很多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这关系到其能给深证100指数样本股带来多少增量资金,从而推动深证100指数的上涨,提高深证100指数的估值。从有关方面的态度来看,他们对深证100指数ETF的发行规模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不少机构投资者表示将积极介入深证100ETF。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介绍,此前已有社保基金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了购买深交所ETF产品的意愿。长城证券分析师张勇认为,随着深证100ETF等产品的推出,可能会有一些大资金专注于ETF运作,这将给深市带来比较充裕的资金。

  深交所副总经理陈鸿桥介绍说,深证100ETF推出之后,深交所还将针对ETF产品的权证、期货、信用交易、T+0回转交易等后续业务创新进行研究和探索。市场人士对此认为,随着后续创新的推进,深证100ETF的市场影响将会更大。联合证券市场策略部经理、高级研究员田艺认为,这些创新将加大对于ETF成分股的需求,进一步活跃ETF及正股的交易,也会有更多资金投入ETF套利,由此将对市场产生正面影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