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专家观点
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具有政府主导,理论先行,构架完成,市场推动的特点。在企业年金的框架设计,监管模式,市场主体选择、业务流程规划等领域,学术研究机构的养老金专家和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的企业年金管理专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他们献策建言,协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基本的运营模式框架和市场准入规则,在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的资格评审中,他们严格把关、反复筛选,为企业年金选出了高效、称职的好管家;另一方面,在年金市场培育阶段,他们传播企业年金知识,研究解决管理机构在市场开发方面遇到的难题。企业年金专家以其丰富精湛的专业知识,心忧天下的学术责任感,中立公允的学术立场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他们的声音永远值得所有的企业年金市场参与者用心聆听。
管理机构企业年金管理专家的言论观点直接体现在其所在机构企业年金工作实践中,下面是部分学术研究机构养老金专家在本年度表达的有关企业年金的观点。
郑秉文 |
《OECD企业年金治理准则》 |
DC、DB型年金管理计划区别与国企选择 |
年金市场四大金刚就位 |
年金选秀 鲜为人知的故事 |
析企业年金与社保制度 |
“一升一降”适度调整企业年金和社保比例 |
建立社保“长效机制”的10点思考 |
年金托管人负有一定外部告密责任 |
年金治理主体缺位绕不开的难题 |
企业年金的公平与效率 |
社保改革要善从战术入手实现战略目标 |
社保制度还是应该坚持“补救型”模式 |
十一五期间社保改革的12个重大问题 |
什么是企业年金 DB模式与DC模式? |
信托型年金制度为首选 |
郑秉文访谈:什么羁绊了我国年金发展 |
郑秉文---金融文化对欧美企业年金制度的影响 |
郑秉文企业年金治理的一个圭臬 |
巴曙松 |
巴曙松 企业年金风险监管五对策 |
巴曙松: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 |
巴曙松:借鉴OECD完善治理结构是年金安全的保证 |
巴曙松:培育年金须构建风险监管制度 |
巴曙松:企业年金市场发展需多方面政策配套 |
巴曙松:企业年金市场风险防控须关注 |
巴曙松:为机构开拓年金市场支四招 |
企业年金的关联交易监管框架研究 |
企业年金市场:开局与挑战 |
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应完善 |
谁为企业年金基金保安全 |
税改要为资本市场发展助力 企业年金税优问题最迫切 |
中国企业年金市场:机遇与挑战 |
杨燕绥 |
企业年金:用什么保证安全 |
企业年金市场亟待税收政策撬动 |
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将统一 |
杨燕绥:企业年金计划的产权处理和信托制度安排 |
杨燕绥:企业年金理事会的角色与功能 |
杨燕绥:企业年金的理论与实践 |
孙祁祥 |
孙祁祥:鼓励社保与商业年金齐飞 |
于小东 |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
何
平 |
何平:地方及行业年金管理机构的出路与发展 |
何平:企业年金中的政府责任、企业税收和监管 |
何平促进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三大措施 |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现状与评价 |
央企企业年金业务亟待突破瓶颈 |
郑功成 |
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年金要发展 功夫在其外 |
郑功成:养儿防老还是社会养老 |
郑功成: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意味着什么? |
庹国柱 |
年金开闸连锁效应 平安太平团险分拆 |
托型还是契约型DC计划还是DB计划 企业年金运作模式应鼓励多样化 |
应当允许 DB计划与DC计划并存与竞争 |
邓大松 |
论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 |
企业年金的运行与管理 |
施明才 |
企业年金市场亟待税收政策撬动 |
施明才:专业年金管理公司的职能定位及其生存发展 |
林
义 |
林义教授: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年金的思考 |
崔少敏 |
机构抢食年金蛋糕 |
李绍光 |
共谋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出路 --中国企业年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
林毓铭 |
美日企业年金制度与我国完善 |
独家声明: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中国养老金网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中国养老金网书面授权。欲转载者请致电:(86-10)82628888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