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2005基金业品牌榜:嘉实债券 同类基金唯一五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 16:21 《产权市场》

  截至2005年12月30日,根据晨星业绩排行榜,嘉实债券(资讯 净值 论坛)基金一年总回报率达到13.13%。基于嘉实债券基金低风险、高收益的表现,在同类型基金中,嘉实债券基金被晨星评为唯一的五星级。

  嘉实

理财债券基金能够夺得2005年债券型基金回报率冠军宝座,这应该是个冷门。要知道,在2005年4月份,该基金的净值只有约0.946元,在同类基金中当时是榜尾的常客。
嘉实理财债券基金能够夺得2005年的债券型基金回报率冠军,这又不是个冷门。统计数据显示,该基金2005年回报率高达13%,以绝对优势夺魁,而且这个优势早在9月底时就已基本确定。

  基金净值回报率发生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得益于天时——债券市场出现罕见的牛市行情,得益于地利——嘉实固定收益部门的强力配合,还得益于一个人,他就是4月底才开始接管嘉实理财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刘夫。

  “积极投资,稳健回报”是刘夫所追求的投资理念。“积极投资”就是主动地运用各种资产配置策略和战术性资产选择策略,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投资效果;“稳健回报”则是指不以追求过高的风险收益为主要目标,而注重在较低的风险承受水平上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的回报。

  嘉实债券基金从整个投资思路和组合安排上都是非常注重净值的波动,尽量避免净值的大幅度波动,或者在整个投资理念上为了不会为追求一个高的收益率同时去承担一个高的风险,而是主张在一个可控的风险范围内追求适度的增长。但是往往这样做,业绩增长反而很稳定,绝对增长率会很高。

  嘉实债券基金以本金安全为前提,追求较高的组合回报。投资理念方面,嘉实债券基金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深入挖掘债券的投资价值,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嘉实债券基金采取主动的自上而下的投资策略,通过对投资组合的相对价值分析,充分挖掘收益率曲线动态变化而带来的潜在的投资机会;应用久期调整、凸度挖掘、息差比较等策略构建组合,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刘夫认为,对于债券基金来说,债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可转债由于具有转股的功能,因此它的债性比较弱,而这一点往往会导致净值的波动加大,使得投资者很难对这种基金的收益和风险作出一个合理的判断。“因此,我们去年对可转债的配置比例一直非常低,尽管这也让我们一度失去了一些比较好的机会,但是我们的风险却大大降低了,这是我们的基金净值能够稳定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

  刘夫认为,去年纯债的机会特别好,包括国债、企业债、金融债的一、二级市场都为债券基金提供了很多机会。嘉实去年的大类资产配置比较合理,年初时通过对市场的整体分析认为,去年纯债的机会会比较大,所以将主要的资产配置在了纯债上,顺应了2005年市场的一个特点。

  要在“积极投资”的基础上获取“稳健回报”,难度是相当大的。刘夫认为,要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其关键就是在于前瞻性的研究。目前嘉实基金公司在债券投资方面的投入是相当大的,嘉实从国外聘请了一个顾问,还派遣人员专门到合资方——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做专业的培训。可以说,嘉实基金拥有业界最大的固定收益团队,公司固定收益部设有4个研究员专门负责进行研究,另有还有4个负责投资,而基金经理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最终的决策。

  尽管债券基金目前并不景气,但作为风险相对非常低、有分流储蓄资金功能的

理财产品,债券型基金本身的市场机会也是非常大的。2003年以来
股票
基金规模的迅猛扩大正是得益于股票市场投资难度的大幅提高,刘夫认为同样的事情也将在债券市场再次发生。

  对于债券市场投资者来说,以往那种单纯依靠判断市场的涨跌来赚钱的盈利模式将会逐渐被淘汰,转而将会被利用信用息差来盈利的模式所替代。而这种模式一方面需要投资者拥有对信用风险的很强的分析和估值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投资者要有很强的对衍生金融产品的结构进行组合管理的能力。

  鉴于以上原因,刘夫认为未来几年市场对于专业债券理财工具的需求将会大大加强,这无疑将给债券型基金在规模扩张上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文/赵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