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业绩分化特征突出外资虎视眈眈 基金业整合在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 08:31 中国证券报

  太平洋证券 张伟明

  如果中信基金与华夏基金最终能够实现合并,那么作为中国基金业第一个合并案例,预计必将引发基金购并潮。

  业绩分化倒逼基金整合进程

  2005年,基金业绩分化特征非常突出。以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例,富国天益(资讯 净值 论坛)、易方达策略、合丰成长(资讯 净值 论坛)、上投优势(资讯 净值 论坛)和银华88(资讯 净值 论坛)等基金的净值增长率达10%以上,同时也有不少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却在-5%以下;混合配置型基金中,广发稳健(资讯 净值 论坛)和广发聚富(资讯 净值 论坛)净值增长率分居前两位,分别高达16.93%和13.35%,而业绩最差的基金净值增长率仅为-2.57%。此外,债券型、保本型基金中,基金间的业绩差距也非常明显。

  业绩分化加剧的结果是,一方面一些优秀基金公司的品牌初步得到树立,而另一方面,业绩不佳、在同系基金中表现很差的基金面临规模缩水、持有人大面积赎回的尴尬境地。对此,笔者认为,整合或将成为某些基金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契机。

  目前,基金公司进入管制过严、缺乏充分竞争,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行业效率。但随着设立门槛的逐步放宽,新基金的大量涌现将使基金业旧有格局被打破,加速优胜劣汰的整合过程。

  股权变动力推基金整合时代

  首先,外资对内地基金业可谓虎视眈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外资参股的基金公司有17家,占基金公司总数的35%,这些公司占有基金总份额的24.64%,资产总额的25.5%,

开放式基金发行数量的34.7%,开放式基金资产的27.7%。

  其中,有5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外资股权比例已达到49%的上限,还有12家公司的外资股权没有达到上限。如德意志资产管理(亚洲)公司只持有嘉实基金19.5%股份,荷兰国际持有招商基金中30%的股份,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持有富国基金27.775%的股份,理论上它们都有进一步增持的空间。此外,我国对入世满三年后基金业如何开放并无明确的规定,因此49%就成为了上限,这一比例何时能突破还难定论,但是外资已经在这条界限上摩拳擦掌。

  其次,随着国内高危券商和信托的重组进入倒计时阶段,相关基金管理公司股权频频变动。例如1月13日,浙江国际信托将20%的股权转让给万联证券,南方基金的增资扩股也刚完成。

  今年,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渐回暖,预计基金管理公司的收益将得到提升,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为外资和国内规范类证券公司提高基金持有比例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动力。

  应注重管理文化整合

  随着银行系基金的设立以及合资基金公司的数量扩大,国内本土基金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销售渠道的整合显得最为迫切。基金销售将从原来依靠银行销售网络为主,逐步转向重视券商营业部网络和网上销售体系,进一步降低销售成本,同时,全面拓宽保险机构、甚至

理财顾问的销售渠道已经势在必然。

  但与对销售渠道的高度重视相比,各家基金对管理及文化上的整合还缺乏充分重视。而笔者认为,在战略管理上,基金应从净值排名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目前基金经理流动频率过高,也影响了基金绩效的稳定性和可比性,明星经理人的缺乏,导致了基金品种缺乏个性化差异。应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适当引入管理层持股计划。

  此外,在投资管理方面,现在多数基金公司实行的团队负责制也有缺陷,可能造成基金经理缺乏投资决策权,推脱责任的不良后果。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基金公司做的还很不够,明显的表现是在发行新基金品种或赎回压力大时,基金经理和管理层频繁露面,发表各种看法,推销自己,在发行完毕或行情回暖、赎回压力减少时,则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这说明某些基金公司对投资者采取功利性的态度和淡漠的理念,其企业管理的文化基础需要有一个大的变革,做到真正站在基金持有人的角度,有力地维护持有人的根本利益。

  2006年,虽然证券市场逐步回暖,但基金公司却各怀心事,或继续增加基金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迅速成为专业基金产品方面的领头羊,或寻求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引进优秀的管理团队,在整合中实现浴火重生。且让我们拭目以待,看这一场基金整合的大戏如何开演。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9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