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ETF狗年连遭大额赎回 基金是否已失A股话语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 03:54 每日经济新闻 | |||||||||
主持人: 有媒体报道,根据最新披露的信息,上证50ETF在2月6日开始的狗年首个交易周内继续遭遇大额赎回。上周,上证50ETF总计被赎回了17.57亿份,获得申购12.3亿份,净赎回量达到5.27亿份。上周赎回量已经接近上证50ETF存量的8%。上证50ETF已连续6周出现净赎回(含春节前的半个交易周)。与此同时,上证50指数却在上周达到本轮行情新高。如此鲜明对比
近2000亿规模的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一直被看作中国证券市场的中流砥柱,被有关主管部门以及广大股民赋予极大期望。但近年在中国股市中,除了被人牢记的“基金黑幕”以外,并没有留下什么。自从QFII出山以来,基金在股市的江湖地位是越来越差。 基金已经失去行情话语权了吗?原因何在呢? 大众PK台 同意 周先生(易繁咨询分析师):不重视研发自然做不好 中国制造的基金玩不过洋QFII,那是自然的事,外来和尚好念经啊。 但仔细探讨这个问题,关键还是基金公司的研发力量或者说综合实力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虽然管理的基金数量越来越大,但国产的基金公司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小农经济形态,小的基金公司甚至连像样的研发队伍都没有,不舍得投资研发。以前没有竞争,可以通过黑幕获得自己的利益,一旦有了竞争,就成了没有脑子的巨人。 谢康:必须从体制上着手 任何一个市场都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存在通用的国际思路。基金要走出困境,必须从体制上着手,形成优胜劣汰的制度。不仅基金公司要建立业绩档案,每一个基金经理人也要建立业绩档案,并建立严格的业绩考核制度。让那些业绩优异的公司做强做大。 赵峰:没有独立性是主要方面 我觉得国内基金做得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说是政策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人家QFII也在同样的环境下,做的效果就不一样。如果非要找一个原因的话,还是内部的问题,没有独立性是主要方面。 反对 鲁先生(某基金公司经理):质疑推理的逻辑性 首先我要质疑这则新闻推理的逻辑性,基金市场1600多亿元的资金,遭遇赎回的上证50ETF80亿元资金只占其5%,而且赎回金额为5.27亿份,份额是很小的,凭什么从这么小的份额推断出整个基金暂失A股话语权的结论? 再者就是如何定义话语权的问题。从来没有任何一类资金能绝对地主导这个市场,市场上的各种资金有强有弱,如何主导市场,是由市场来判断的。市场上各种资金的性质不一样,基金保证的是仓位,QFII选择的股票更具成长性,他们是共同博弈的关系,有共同点,也有分歧。 话题策划主持 凌建平 MSN主持 祝裕 ◆沸点对话 基金主导市场的格局不会轻易被替代 胡立峰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 每日经济新闻:你认为基金已暂时失去A股话语权这样的推理结论是不是正确? 胡立峰:这个结论需要全面分析。我个人觉得目前并不是基金失去话语权,而是市场多元格局在逐步酝酿,从“一基独大”向多样性的市场格局演变。但目前,基金仍然是市场的主力,基金主导的格局不会轻易被替代。 每日经济新闻:为什么如此巨大的资金却无法稳定市场、主导市场? 胡立峰: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承担稳定市场的责任,但这在市场化程度很深的股票市场是不成立的。基金的资产属于全体持有人,基金的投资行为只能对持有人负责,这是证券投资基金法明确规定的。但遗憾的是,市场和部分舆论还是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认为基金是稳定市场的工具。 开放式基金的股票投资是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公司双重运作的结果。实证数据表明,持有人持续净赎回和大力度的波段运作所引发的开放式基金资金流量的巨大变化是基金管理公司无法控制的。而基金管理公司所能运作的就是在持有人存量余额的基础上展开投资策略。在笔者进行的《中国基金业资金流量考察》研究项目中,一些重要数据对于解释基金的投资行为很有说服力。统计所有的广义上的开放式股票基金,从2002年以来,股票方向开放式基金年年都是资金抽逃,牛市中如此,熊市中也如此。股票方向开放式基金资金净流出666.68亿元,而进进出出的资金流量合计高达2769.43亿元。666.68亿元的净流出表明了持有人对股票市场的态度,2769.43亿元资金流量金额表明以短线心态波段运作是投资者的主流选择。因此问题不在于基金,而在于全社会对股市的认识以及持有人对股票市场的认识。 每日经济新闻:和QFII相比,中国基金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胡立峰: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基金的博弈对象是基金以外的流通股股东,尤其是广大的中小流通股股东。在政策强力扶持和基金专业投资优势的双重作用下,基金的股票投资在股市中形成了局部优势,基金主导A股市场。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一些媒体和一些评论在分析比较基金和QFII的投资行为时,研究方法、研究逻辑和数据采集上都存在问题。基金的信息几乎是100%披露的,而QFII仅仅披露部分信息。可以说,中国的基金并没有出什么问题,只是一些媒体和一些评论先入为主,在分析时先设置了结论,即认为QFII优于基金。 每日经济新闻:主导中国市场的力量究竟是什么? 胡立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支付对价后获取流通权的非流通股股东将取代基金成为流通股的“老大”,基金将不是最大的流通股股东,最大的流通股股东是那些既掌握上市公司管理运作和内部信息、又拥有巨大可流通筹码的大股东。市场需要时间和空间消化这个新的因素。中国股市的专业化和机构化特征日益明确,基金的专业理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话连线 祝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