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折价越来越秀色可餐 封转开存在暴利机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18:54 证券日报 | |||||||||
□ 本报记者 齐士扬 武汉新兰德 余凯 从“银丰事件”开始,近两年,在保险公司等基金持有人强烈要求之下,封闭式基金封转开一直是基金业内为人关注的话题。2006年11月14日,华夏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兴业(资讯 行情 论坛)将成为首只到期的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何去何从,到了必须揭开谜底的时候。
一、封闭式基金存在投资机会 随着2001年A股市场进入熊市以来,由于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看淡,同时也出于对基金重仓股流动性的担忧,封闭式基金纷纷出现相当的折价,目前仍有大量的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在40%以上。 随着股市的逐步走强,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率已经缺乏存在基础,封闭式基金高达30%甚至40%的折价率显然是不合理的。另外,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出台为封闭式基金转开放提供了法律基础。而且到今年的11月,第一家封闭式基金将到期,而在2007年到期的封闭式基金达到19家。因此,封闭式基金的出路必须在今年明确,我们认为最合理的无非是清盘或者封转开。而无论哪种情况,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都将向零靠拢。 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将对资金有巨大的吸引力,而封转开的预期,对嗜血的机构来说,也具有极大的诱惑。 二、封转开的条件已经具备 从国际市场的经验来看,封转开是切实可行的,并且它们确实让许多基金持有人通过“封转开”赚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当然,在我国封转开如何实施还面临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比如基金持有人在存续期满后选择向基金管理人大量赎回基金份额,基金则有可能面对大规模的缩水,被迫大量抛出股票,造成净值缩水,甚至引起市场的波动。因此,涉及一个成熟的“封转开”实施方案应是进行下一步工作的前提条件。 在目前关于封闭式基金到期是否转开放的分析中,很多观点怀疑基金兴业到期之后能否转为开放式基金以及认为转型过程中基金风险很大。其一,封闭式基金到期要么清盘,要么转为开放式基金,延期的可能性为零,当然提前转开放困难也比较大;其二,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其风险可以忽略不计,认为封转开过程有巨大风险的观点值得商榷。如果我们冷静地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组合进行分析,并与开放式基金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其实封转开过程中基金资产组合并不会承受多大的风险。多少只开放式基金规模被净赎回50%-60%,其单位净值并没有损失。 由于封闭式基金转型需要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通过,而自然到期清算并不需要召开持有人大会。因此近期有思路认为,到期清算也可以成为一种解决方案。连直接清盘都可以被列为讨论议题,那还有什么可以阻碍封闭式基金转开放呢? 到期之后不管是清盘还是转开放,按照净值进行交易是不可遏止的,而净值就像是强大的磁铁,吸引着价格不断上涨。不管有多少观点质疑封转开,但封转开是不可阻挡的。不到10个月的到期时间,表明基金兴业大局已定。净值和价格之间的差额,是持有人可以获得的,除非大盘暴跌,将差额抹去。 三、封转开存在暴利机会 目前,封闭式基金大都有着诱人的高折价,近几个月来封闭式基金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虽然净值上涨,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依然不见走低。截止到2005年12月底,在54只封闭式基金中,折价超过40%的有18只,折价超过30%的有8只。 从以上分析可以明确看出,解决封闭式基金问题可采取到期清盘、封转开或者延期等方式。由于在延期的方式下,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将再次升高,因此,一般情况下监管层不会采用这一方式。对于到期清盘,投资者可实现套利,但会产生一定的清算成本,基金净值可能发生损失,股市也将承担一定的压力。 比较可行的是封转开。这种方式虽然有被大规模赎回的可能,但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对市场,其不良影响都小于前两种方式,一般认为“封转开”的净值损失与费用为净值的5%。 根据《基金法》,“封转开”需通过四道程序,即“10%持有人召集”、“50%持有人参会”、“参会2/3通过”以及证监会核准。在专业人士看来,目前封转开条件基本成熟,试点选在股市稳定期,赎回的压力会较小,另外交易所正在完善LOF技术系统,这可为封转开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平台。 四、机构进驻窥视盈利契机 事实上,出于封转开的良好预期,许多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率先进驻封闭式基金来掘取这一巨大的金矿。有关数据显示,到2005年6月30日,QFII持有的基金份额激增至17.11亿份,相比去年年末增加了221.36%。在中小盘基金方面已超过了除保险公司以外所有机构持有量的总和。其中花旗进入了裕华等14只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合计持有基金4亿多份;瑞士银行也现身裕元等13只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行列,合计持有3亿多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8月31日到期的16家基金中,除基金兴业外其它15只均有QFII入驻,其豪赌封转开的司马昭之心可谓路人皆知。除了QFII之外,国内一些机构如信托公司、社保资金、券商集合理财资金也纷纷出现在大幅增持封闭式基金的行列。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管理公司也大举增持自己旗下封闭式基金。 据保监会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保险资金继续大规模进入证券市场,这些资金主要流入了封闭式基金。截至2006年1月27日,54只封闭式基金净值总额872.10亿元,市值总额541.35亿元,二者差额330.75亿元,加权平均贴水率为37.93%。从绝对金额看,330.75亿元创下封闭式基金净值和市值二者差额的最高纪录。 种种迹象表明,众多的投资机构窥视“封转开”的巨大收益,正在豪赌封闭式基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