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全球最好的基金公司披露如何挑选优秀基金经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16:21 《新财经》

  不同的基金公司有不同选择基金经理的方法。但是全球最好的基金公司们的选择标准中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

  文/Andrew Feinberg 编译:高永宏

  好吧,我首先得承认在写这篇报道的时候,一开始的时候我是不怀好意的。我采访了
很多表现极差的基金公司的管理人员,询问他们如何挑选基金经理。后来,我开始问自己:“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不随便从街上拽一个人来问这个问题?”

  不过,即使在最差的基金公司,人们也比你想象得聪明很多——根本没有人回答我这个问题。他们拒绝评论为什么自己的公司持续地雇用不到好基金经理。但幸运的是,5家业绩良好的基金公司回答了我的问题,这使得我可以对它们如何挑选好的基金经理有一个较好的认识。

  老兵 Vs. 新手

  我学到的第一件事:成功的基金公司挑选基金经理的方式不尽相同。有些基金公司,例如奥本海默(Oppenheimer)和纽伯格-伯曼(Neuberger Berman)公司喜欢雇有经验的老手。而另一些公司,例如罗普莱斯(T. Rowe Price)和瓦萨奇(Wasatch)公司则更喜欢自己培养新人。纽伯格-伯曼的总裁彼得·桑德曼(Peter Sundman)回忆,当有人问公司创始人罗伊·纽伯格(Roy Neuberger)为什么不从沃顿商学院这样地方雇用年轻人来管理资金,纽伯格回答说:“我不希望别人通过打我耳光来学习。”这句话背后的含义:让他们用别人的钱犯错误吧。不过,纽伯格-伯曼偶尔也会雇用精明的年轻MBA,从分析师做起,慢慢做到基金经理助理、联合基金经理并最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这种“偶尔”发生过多少次呢?桑德曼的回答是:“一次。”其他任何曾被雇来担任该公司基金经理的人都至少在别处有过十年以上的经验。

  “我们根据过去的业绩来评判一个人。”桑德曼指出,“通过历史业绩,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有多好。”(这个标准也许不是那么好。研究显示,大多数出色的基金经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沦为平庸之辈,因此,这种雇用标准也许并不像一眼看上去那么合理。)

  瓦萨奇公司的方法则有所不同,它认为自己的文化和培训方式可以将新手转变成好基金经理——即使他们并不是那么聪明。“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这家位于盐湖城公司的总裁兼瓦萨奇小市值成长基金(Wasatch Small-Cap Growth)经理杰夫·卡登(Jeff Cardon)指出:“不过,我们这里的人的智商水平可能只是中等,也许更低。”——也许我该马上去把自己的智商降低一些。例如,卡登说自己作为一个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的毕业生,只有一个“平淡无奇的简历”。不过,他漏掉了一个事实,这个简历平淡无奇的家伙有着极其辉煌的业绩:它的基金业绩在过去十年内比92%的小市值成长型基金都出色——很多“聪明得多”的家伙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瓦萨奇会雇用年轻人——通常不是MBA——然后把他们培训成分析师。如果他们表现良好,他们会被提升为高级分析师并成为基金经理候选人。这有点像电影《北非谍影》(Casablanca)中的一个场景:一群人在等离开的签证及飞往里斯本的飞机座位。不过,在瓦萨奇公司,这一方式似乎效果还不错。

  谁要哈佛毕业生

  就像不买MBA学位的账一样,卡登同样也不追捧名校的学位。“我们要找的是有原创性思维的人。”他说,“有些哈佛的毕业生在面试时表现得确实非常棒,不过,更多的表现一般。毕竟,很多从哈佛毕业的家伙已经知道自己的一辈子都可以过得舒舒服服,因此,不一定都是能够承担风险的人。”

  那么,瓦萨奇怎么知道谁才是自己想要的人呢?它会让申请者对公司的年报进行研究——包括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然后写一个案例报告。“我们想找到擅长解释数据的人”,卡登指出。

  大部分基金公司认为基金经理的工作中艺术的成分和科学的成分至少一样多。事实上,从顶级商学院毕业的MBA们管理资金的能力可能跟霍默·辛普森(Homer Simpson,美国著名卡通喜剧《辛普森一家》中的男主角,是个典型的居家男人——编者)操纵核武器的能力差不多。很明显,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用处不是很大。奥本海默基金的投资总监库尔特·沃夫格鲁伯(Kurt Wolfgruber)说:“这项工作中,科学和艺术的比重大概是50对50。”因此,他会给那些艺术感较强的候选人更多的分——他认为科学是人人都可以学到的,但艺术并不是。

  奥本海默会给所有的应聘者做一个人格测试。通过测试,他们期望发现自己想要的人:不光勇于承担风险,还要有训练有素的分析习惯。同时,他们还想找到“那些改变自己的思维并不会觉得失去自我”的人。

  与此类似,罗普莱斯全球研究部门主管比尔·斯特罗姆伯格(Bill Stromberg)希望他招聘的员工“可以正确对待失败。因为在这一行,你哪怕有40%的时候都在犯错误(意味着60%时是正确的),你就可以比较出色了。”他指出,“这对学生来说可能非常难做到。事实上,我们有两个分析师,他们第一次推荐的

股票最后都破产了。但后来两人都成了明星。”

  (本文由Kiplinger授权刊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