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有钱机构揣着操作指南 基金闻着洋人味道增减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13:52 北京晨报

  思想,是前行的灯塔;理论,是行动的指南。那么,我们的操作指南握在了谁的手里?当很精明的哥儿们在大赚了40%后还若有所思地告诉我“决不能再昏天黑地地炒股”时,我相信他说的肯定是真话。在明白上涨是管理层为解决问题而树立起的灯塔后,剩下的问题只是我们接下来陪谁玩?

  机构博弈的时代,说白了就是比谁最会讲故事,谁讲的故事最早、最可信谁就能最
赚钱。基金公司的人说,在高层和普通部门之间,各基金公司之间的沟通极为有限,有的部门更是老死不相往来,但在投资部和基金经理这个层面,好友性质的沟通是经常而且紧密的。正是有了这种沟通,才会出现增仓时群起而攻之、减仓时树倒猢狲散的局面。大家在允许的情况下互相讲着故事,谁编的故事最先被别的基金经理接受,谁就是明星基金经理。本来这个局面一直掌控得很好,但当去年更会讲故事的QFII们手里的钱越来越多后,一切发生了变化。

  也许我下面的文字会让很多基金经理很不爽:只有极少数的基金经理是出色的,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不得不闻着洋人的味道增仓、减仓。日前《中国证券报》刊登的《QFII券商抢夺基金A股话语权》一文是近期难得一读的好文章,不是文笔出色,而是难得地说了回大实话。近三个月来,朋友们传递过来牛股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听说这是某某基金干的”,但一查股东明细,好多都能看见QFII的身影。建议最近不顺的投资者学习这种“傻瓜选股”技巧。

  QFII有什么理念,不是我这个层次的人现在能说清楚的,但有钱却是真事。有钱就是爷仍然是真理,现在手里有钱的除了QFII外,就数信托、券商集合

理财、重组后的券商自营,这些都是我们在读年报时值得尊敬和捧场的人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5,1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