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封转开,几时峰回路转? > 正文
 

封转开还有多少路要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09:22 证券时报

  □孙森林

  进入2006年以后,细心的投资者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2006年是否会成为“封转开”元年呢?这的确是个问题,因为今年11月14日,基金兴业就到期了。届时,封闭式基金何去何从,将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最近两年,“封转开”一直牵动着市场的神经。记得2004年有一段时间,市场热炒“封转开”概念,当时一些小盘基金着实火了一把;2005年初,一家媒体报道了一个子虚乌有的消息:基金兴华已向证监会提交了“封转开”方案。消息一出,基金兴华马上大涨,但紧接着被交易所停牌。虽然事后证实这是一则假消息,却把市场折腾得够呛,由此可见“封转开”的威力。

  投资者之所以对“封转开”念念不忘,无非是认为“封转开”之中存在着赚钱的机会。在一些投资者看来,在“封转开”中赚钱,就像弯腰捡一下钱包那么容易。道理似乎很简单,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长期居高不下,很多净值在1块钱左右的封闭式基金的市价仅有7、8毛钱,若能转成开放式基金,持有人按净值一赎回,岂不是稳稳地赚上个20%-30%?

  表面上看起来,这个买卖对投资者很划算,但实际上却不一定是这么回事。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股市都曾经搞过“封转开”,然而结果并不理想,不仅基金净值大幅缩水,而且基金总体规模也缩小不少,原基金持有人并没有在“封转开”中捞到什么好处。其秘密在于“冲击成本”。因为在封闭式基金阶段,基金没有被赎回的压力,为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资产配置中一般很少保留大量的现金,而一旦“封转开”,基金管理人必须出售手中的一些

股票和债券,提高持有现金的比重,以应付赎回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基金卖出股票的行为会对所持有的股票价格形成较大的冲击。更严重的是,股价下跌又导致基金净值减少。基金净值减少也就意味着原持有人的利益在“封转开”过程中受损。

  当然,如果这个冲击成本不大的话,基金持有人还是有利可图的。但是,一些因素决定了,在目前我国

证券市场,“封转开”的获利机不会像理论上计算的那样大。其一,作为原基金最大持有人,保险公司在“封转开”以后赎回的愿望将十分迫切。近年,保险资金被封闭式基金套得十分辛苦,早就想脱身单干了。现在,保险公司有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估计“封转开”之后将大量赎回。其二,为了应付巨大的赎回压力,基金不得不大量抛售股票,由于目前基金持股量比较大且集中,基金的大量抛售将会引起股价快速下跌,造成基金净值迅速缩水。其三,首先面临“封转开”的是一些小盘基金,在大量的赎回发生后,基金规模大大减小,有可能因达不到上市的条件而被迫清盘,从而造成股价更加快速地下跌。

  目前,基金兴业的折价率仅为6~7%。窃以为,这样的折价率,未必足够应付“封转开”的冲击成本。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QFII一直在封闭式基金上增仓。这也引导了相当部分投资者押注“封转开”。但是,“封转开”最终能否成行,现在还不好说。一来监管层会考虑“封转开”对市场的冲击力会有多大,二来基金管理公司也不一定愿意“封转开”,因为对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在封闭式基金身上每年都可以提取固定的管理费,比管理开放式基金轻松多了。

  当然,封闭式基金到期后,延长存续期的可能性也不大。最终如何处理到期的封闭式基金,现在还不好下结论,这要看当时的市场情况以及利益各方的心态如何。但不论如何,“封转开”的道路都不会很平坦。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