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封转开,几时峰回路转? > 正文
 

2006年可能成为封转开元年 绩优基金更值得关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08:48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王军 北京报道

  封转开,去年底被媒体列入“2006股市的十大猜想”之一。由于今年11月14日,基金兴业(资讯 行情 论坛)将成为首只到期的封闭式基金,封转开似乎已是箭在弦上,2006年很可能成为封转开元年。而在封转开元年,绩优封闭式基金更值得关注。

  谁会最先摘下封转开的果子

  封转开,是去年11月以来

封闭式基金行情的重要推动力。近两年,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基金持有者一直在积极推动封转开。很多机构也认为,今年市场中性偏好,封转开试点选在股市稳定期或上升时期,赎回的压力会较小。由于存在较高的折价率,假如封转开成为现实,封闭式基金将出现巨大的套利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去年11月以来封闭式基金上涨了将近20%。

  由于是首只自然到期的封闭式基金,很多人将目光集中在基金兴业上,基金兴业也因此成为封闭式基金行情的领头羊。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基金兴业收在0.84元,折价率已降至7.68%,是全部54只封闭式基金中唯一一只折价率在10%以下的。

  但从目前情况看,有迹象表明,最先摘下封转开果子的未必就是基金兴业。也就是说,谁先进行封转开,可能未必依据基金自然到期的日期先后,部分晚到期的封闭式基金仍有可能后发先至,抢下封转开的第一家,事实上部分基金公司正在争取这个第一。

  有资深业内人士分析,假如不是按照自然到期的顺序展开的话,在封转开试点的过程中,部分能够持续给投资人带来回报的绩优基金有可能先拔头筹。

  业绩优良有利平稳过渡

  对于封转开,市场最为担心的就是它可能会带来大量赎回,引发基金被迫抛售手中重仓股,从而拖累基金净值并导致市场剧烈波动,甚至不排除部分基金在封转开后由于赎回压力导致清盘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绩优封闭式基金成为试点首选,优点在于,基金持有人心态可能会比较稳定,出现巨量赎回的情况几率较小。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介入封闭式基金的资金中,大多数目的在于套利,由于较高折价率的存在,部分业绩较差的基金也有大量资金进入,一旦封转开成为现实,很难想象这部分资金仍会继续留下来。而对于那些业已表现出持续回报投资人能力的封闭式基金来说,其持有人忠诚度会高很多。特别是对于保险一类的大机构来说,如果一只封闭式基金几年来能够持续实现7—8%,甚至更高的净值增长,即便这只基金实行了封转开,他们也更可能选择持有甚至是增持,而非赎回,毕竟这个市场上好的基金也并不多。因此,对于部分绩优基金来说封转开后不仅面对的赎回压力较小,甚至还有可能实现规模的增长。

  可见,选择绩优基金作为封转开试点的首选,更有利于保证初战成功,避免给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有利于市场的平稳过渡。当然也有人指出,按照自然到期的顺序推动封转开也有很大的优点,主要是更有利于整个进程简明有序地展开,避免利益各方的博弈过于复杂。

  绩优基金值得关注

  考虑到在封转开试点的过程中,绩优基金有可能先拔头筹,因此其市场机会不容忽视。

  基金兴业折价率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下降到7.68%,正是由于其到期日的日益临近。如果部分绩优封闭式基金比基金兴业更早实现封转开,其折价率也完全有理由出现一个较大的下降,其中产生的短期套利机会值得关注。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注意到,继QFII、社保等机构大幅增持后,多家基金公司也纷纷大幅增持旗下封闭式基金。

  四季报显示,不少基金公司开始运用固有资金增持其旗下封闭式基金,这其中易方达、华安、长盛等基金公司投资力度较大。天相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季度易方达、华安、长盛、华夏四家基金公司共增持4600多万份自家公司旗下的封闭式基金。

  其中,易方达的基金科翔(资讯 行情 论坛)、基金科汇(资讯 行情 论坛),华安的基金安顺(资讯 行情 论坛),长盛的基金同德(资讯 行情 论坛)、基金同智(资讯 行情 论坛)都得到了较大力度的增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封闭式基金业绩表现都相当不错,如基金科汇,2005年净值增长率高达13.28%,连续两年排名封闭式基金首位,基金同智也有持续稳定的表现,公司增持行为有力地显示了管理人对旗下封闭式基金的信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