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中短债基金 > 正文
 

中短债基金空间仍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 14:08 《科学投资》杂志

  广东 肖程敏

  近期债券市场的大幅度调整引起了债券市场参与者的不安,《科学投资》2005年第12期也提出了《中短债基金投资预警》,市场的不稳定让不少已经投资这类基金的人士产生了担忧。作为金融圈的从业人员,我也对这类基金非常关注。最近,有消息称,为规范中短债基金的发展,权威部门已经拟定了详细的16条限制措施,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

  目前监管层对中短债基金的最大担忧,还是怕重蹈货币基金覆辙。此前因不少货币基金为了追求高收益而大打“擦边球”,引致风险积聚,才有了《货币基金管理办法》。但如比照货币基金对中短债基金度身订制规矩,又会随着债券市场细分,出现投资组合久期为2年或4年的基金,这也是监管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

  据称,新的16条规定包括:在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中加强对利率风险的提醒,并量化在流动性可控制方面的指标;对中短债基金的规模进行控制,要求中短债基金承诺在规模超过市场容量0.5%(约295亿)时,停止接受申购;基金持有的1年期以内债券、现金、剩余期限在14天以内的回购余额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单只基金投资单一债券的规模不得超过该债券发行总量的3%,单只基金投资于同一公司发行的债券、

证券化产品等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其中,对基金规模明确提出控制要求,这在以前发布的所有基金规定中还从未见过。国家相关部门监管的加强,将为中短债基金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值得提醒投资者的是,尽管近期债市大跌让短债基金“很受伤”,但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会一直被

货币市场基金压得抬不起头来。前段时间的债市大跌孕育着投资机会。很多人也把2005年12月底看做比较好的建仓机会,而2006年上半年债市有望重拾升势。虽然短债基金在债市调整中受影响较大,但一旦调整结束,债市重新走出上升行情,相信短债基金的表现仍将优于货币市场基金,毕竟两者风险定位不一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5,1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