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盼望出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 09:23 证券时报 | |||||||||
□徐晓杰 2005年底,我国银行业总资产高达37万亿,这个庞大的数字让一直在寻找新奶酪的证券投资理财市场三大主力——基金、券商、私募基金垂涎三尺。谁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要看其业绩如何。
股票投资理财市场的正规军是基金管理公司,实力最强。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从2000年的562亿增长到2005年的5000多亿,5年增长10倍。但规模的高增长并不代表其投资业绩的高增长,相反,基金股票投资业绩水平与2000年相比大大下降。2005年,股票型基金简单平均年净值增长率约为3.60%,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是200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靠拉升股价抬高净值,当年股票型基金的总体净值收益率有可能以负数报收。 股票投资理财市场的另一股力量是券商。无论从规模还是从管理来看,券商理财产品与基金都有较大的差距,可以称之为野战军,但它的业绩比基金好。截至2005年12月31日,已经成立并且公布净值的券商集合计划共有9只,4只非限定性集合计划除长江超越理财1号之外都取得了5%以上的回报率,为持有人带来了良好的回报。其中东方红1号回报率最高,为8.74%,其它5只限定性集合理财计划也都获得了正回报率。其投资业绩普遍高于基金。 2005年股票投资理财市场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私募基金。经常曝光的QFII,其实就是境外机构管理的私募基金,其投资水平之高让国内的同行们不得不叹服。总是躲在幕后的国内私募基金在2005年业绩也相当出色,一些投资管理公司投资业绩高达30%以上。但这些私募基金的平均规模与基金、券商集合理财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这样就形成了股票投资理财市场的一道风景:正规军的规模大于野战军,野战军大于游击队,但业绩顺序却恰好相反。 之所以如此,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规模越小,生存压力越大,提升业绩以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动力也越大。基金公司只要管理的资产规模足够大,就可以旱涝保收地提取管理费。而券商理财产品的生存压力则比基金大得多。私募基金最主要的收入是投资利润分成,提高投资业绩是提高利润分成的唯一途径,因此最关心业绩的提高。 基金公司5年资产规模增长10倍的确可喜,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单只私募基金规模虽小,但数量众多,整体影响力并不小。2004年中期,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的调查表明,私募基金占投资者交易资金的比重达到30%-35%,由于2002年之后的证券市场行情不景气,私募基金规模有所收缩,但总规模仍在6000亿-7000亿元之间。不过,它们都是处于地下状态,见不得光。 近几年私募基金合法化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2005年12月2日在第四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在演讲中指出,多元化投资者是股市的稳定力量,目前仅在深圳各种私募基金就达200多个,为了股市的长远稳定发展,应该尽快让国内的私募基金浮出水面。2005年8月26日,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2005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建议对私募基金的投资门槛以及集资份额作出规范,并进行开放式监管。无独有偶,数日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将来考虑在政策上给私募基金一定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加紧制定相关措施,使私募基金尽快走向公开,已成为不容回避的课题。 目前37万亿的银行资产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属于民间资本,而最近股改推动股市回升,股票投资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进一步扩大,与其让私募基金以各种不合法不规范的渠道曲线进入股市,不如通过立法给私募基金一个合法地位。犹如大禹治水,堵是不起作用的,唯有疏导才是有效的办法。尽管成立各种私募基金会为股市带来一些风险,但是无秩序的庞大的民间资本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和管理,风险会更大。私募基金合法化是中国的民间资本通过合理渠道进入证券市场的必然要求,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