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频繁换将加剧信用危机 长期负面影响不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01:37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沈阳 黄艳斌 基金公司频繁换将,是目前中国基金业的一大特色。平均任职期限为16个月,最短的42天,2005年我国基金经理的更换速度进一步提速,有87名基金经理易主,更换人数仍旧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个数字相比2004年增长了近40%,相比2003年增长了近80%。而美国大盘和中盘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期限为5.55至5.65年。欧洲基金经理6成以上任职年限大于4年,
首先打击持有人信心:基金经理是基金资产的管理人,基金经理的每次变动,自然会引起投资者的关注,而基金公司每次不说原因的简单公告,又让基金持有人增加几分疑惑和惊慌,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经理的能力和经历,或许就是其购买基金的主要原因。而对于那些曾打着“明星基金经理”牌销售的基金更是如此。基金经理中途更换,不但打乱了投资者的预期,而且使投资者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不确定的市场风险。 其次加大了基金本身风险:据报告统计,我国基金年度换手率之高,世界罕见,并且这些年基金换手率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十分明显,换手率过高一方面加大了持有人的成本,因为过多的交易必然带来巨额的交易费用,这是要由基金持有人来承担的,这无疑损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和其倡导的长期投资理念。 造成基金换手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金经理为了避免“下课”,追求业绩最大化的无奈选择,任期普遍偏短,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金经理的责任心,从而导致基金经理投资风格随波逐流,另一方面,会使基金经理短期投资行为严重,加大基金组合的风险。 再次,基金频繁“换将”加剧了基金公司的信用危机:长期以来,基金一直呼吁和倡导市场和持有人评价和持有基金要长期化,而不能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但基金公司自已对其核心决策者的频繁更换,证明了它自已的短期心态,而这种心态,必然会影响基金的投资理念、风格和企业文化,基金经理任职的短期化,同时也加剧了基金公司本身的信用危机。目前投资者对基金公司不信任,是巨额赎回最主要的原因。 在国外成熟股市,投资人不喜欢基金经理更换,基金经理更替被持有人看成是“利空”,他们认为基金经理的频繁更换,会使基金经理人心浮躁,对投资者的责任心淡泊,一些权威基金评级机构甚至严格规定,凡是有过此类行为的基金,不得参与当年最佳基金经理团队的评选,这一规定对于保护持有人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国内对于基金经理的更替频率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基金频繁“换将”对市场的负面影响还是不可小觑的。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